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六章 北京政府 (5 / 9)
蒙古不能独立,这是在清帝退位,民国成立前李安生最大的目标。
清隆裕太后率同清帝宣统退位,其退位诏书全文如下:
吴禄贞带着新军第六镇与苏凯的第二十八镇迅速的控制了山海关,并且兵锋直指唐山等地,而锡良与张绍曾则与新军第二十镇入驻承德,进一步剑指张家口,准备在东北军进一步入关后,编制入蒙军团,随之准备对俄作战。
东北军的强大压力,终于使得清廷走向倒台,十二月十四日,清帝正式宣布退位。
“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总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这篇诏书据说是南通状元张謇的手笔,但“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fǔ”一笔是袁世凯的左右所增
诏书由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外务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绍英、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学务大臣唐景崇、司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农工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副署。
张謇第一时间将内幕用电报的形势派送给了李安生,所以,李安生是知道的最为详细的一人,袁世凯在清帝退位过程中起到了无比积极的作用。
与退位诏书宣布的同一日,袁世凯发表了“真电”表示赞成共和,其原电如下:“…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只因北方秩序不易维持,军旅如林,须加部署;而东北人心,未尽一致,稍有动摇,牵涉全国,诸君皆洞鉴时局,必能谅此苦衷。至共和建设重要问题,诸君研究有素,成竹在xing,应如何协商统一组织之,尚希迅即见教。袁世凯真。”
袁世凯认为他逼迫清帝退位工作已告完成,他已履行了他的诺言,于是他要等南方履行他们的诺言——推他为第一任大总统。
他怕南方食言,所以在退位诏书内加上:“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fǔ”一句话。
这句话其实滑稽非常,好像民国的大总统不是由国民选出来而是由清帝命令的。
清帝退位的待遇很是优厚,这让李安生很是不满,立即在奉天通电予以斥责。
不过照当时**情势来看,妥协空气甚浓,只希望清室让国,和平息兵,对于一些宽大的优遇,只是表现**者的恢宏气度,则亦不可厚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