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六章 北京政府 (6 / 9)
清帝退位,改朝换代,**正式取代清王朝。
临时政fǔ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到此时为止,唯一的争端,便是在于定都武昌还是定都北京的问题。
让孙中山失望的是,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定都北京,南京程德全的态度不明,武昌并不适合作为首都,这是**党人天然的劣势。
这也使得孙中山尤为痛恨程李系,痛斥为**果实的吞吃者,他也不想想,他孙大炮在**起义中放了多少炮,轰死了多少北洋军?
在**同志看来,袁世凯虽然不是理想的民国元首,可是他已履行了逼迫清帝退位的工作,**党人都重然诺,所以只有迁就事实。
如果袁能脱离封建官僚遗dú甚深的北京,加上还有国会的牵制,同时正在起草的《约》是采取内阁制,有这种种因素,总统便没有什么实权,袁世凯当总统后总不致会太背叛民国的。
这当然是一种天真的想,袁世凯是个纯粹讲实力政治的人,三十年政治生涯的起伏,使他相信必需要有实力才能谈政治,他怎肯离开他的老巢——“北方”,怎肯离开他的资本——“军队”。他心目中既无**,更谈不上国会和《约》,所以他的sī心,根本就未考虑过到武昌去就这空头的大总统。
李安生联名程德全与锡良等人通电全国,希望中央政fǔ能定都北京,同时希望尽快通过约,实行内阁制。
李安生同时也发出许多密电,对内阁制极力推崇,甚至表示愿意推动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同时,由黄兴或者宋教仁出任总理。
这自然让**党人消除了疑虑,**党人能够得到总理的位子,即便在组阁的时候,让给袁世凯一部分利益,也已经是赚到了。
定都北京本来就不是什么问题,只是孙中山等一小撮人在那里闹腾罢了。
请大家注意,是“孙中山等一小撮人在那里闹腾罢了”,孙中山实际上代表的**党人极少,孙大炮的威望还是远远不如黄兴,甚至是宋教仁。
在程李系的强大压力下,武昌方面委曲求全,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临时大总统职后,袁世凯遂于民国元年元旦以就职誓词电告于参议院。
情势演变至此,孙中山等人只好退而求其次,便是由临时参议院把一部《**临时约》起草完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