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一章 商机 (4 / 6)
各地的寒族子弟为了这渺茫的机会争破头,想要脱颖而出,拼命读就是不二选择,寒族能请得起先生教,也能够创办族学、宗学,就读的子弟众多,但总体而言,比起士族的教育水准差了很多。
他们请不来名师,族学、宗学里的藏数量少、质量差,都是不知传了多少手的手抄,错字、漏字、别字一大堆,比起士族家传的“原版”,那可寒酸得多。
的内容不对,学得越努力以后越倒霉。
教材不行,师资也不行,对于一个学子来,开蒙很重要,这就像起房子,房基不牢,房子起不高,而一个有耐心、会给幼童开蒙的老师,可遇而不可求。
对于士族来,幼童的开蒙老师大多是自己的族亲甚至至亲,这些人经常给族中子弟教、开蒙,很有经验,而请来的名师也会认真负责,尽心尽力。
寒族请来的先生呢?也许满腹经纶,但未必是一个好老师,未必是一个会开蒙的好老师。
寒族子弟,在开蒙这第一步就输了,教材、师资跟不上,往后的寒窗苦读,除了罕见的赋异禀者,其他人和士族子弟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士族子弟即便不靠阀阅、家世、郡望,光靠学问也同样能轻松压寒门子弟一头。
而以寒族的家境,即便请不来名师,也能让子弟到名师门下拜师求学,然而并不是每个家族都有充沛财力,让子弟远赴数百里上千里外,在名师门下求学,更别一学就是十余年。
所以寒族的教育情况,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体来,需要好老师、大量的籍,却大多无法如愿,这不是宇文温信口雌黄,而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黄州籍畅销各地,商们和各地欲兴族学的豪强、大族颇有来往,在闲谈之中,他们能感受到这些家族对于老师、籍的渴望。
这样的反馈汇聚到西阳,形成文字出现在宇文温的案上,让他看到了一个商机。
对于寒族来,购买知识的需求很迫切,也有充足的财力来购买知识,这就是宇文温看到的商机,精心选定的“市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