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没来由争雄拉大锯 情未了难忘那歌声1 (7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回 没来由争雄拉大锯 情未了难忘那歌声1 (7 / 7)
        砍树是繁重的体力活,虽主要靠力气,也颇有些技巧。当选定一棵树后,必须先把四周可能碍事的杂草、灌木除去,不然就有可能挂着斧头发生意外,再根据地形和树形,判断树被砍断后倒的方向。若树大致是直立的,更可由伐木工确定树倒方向,一般应向上坡的方向倒,不容易折断。

        砍口应不高过一尺,过高不但不便用力,且浪费木料。过低则腰弯得太凶,也不便用力。挥斧的手法,先横砍一斧,再斜劈一斧,交替进行,才能使砍屑飞溅。稍有经验者,一看树桩桩面低而平整,便知多半是好手所为。也不是知识青年们自己吹牛,读过几天书就是不同,几个第一次当伐木工的都是有力气的聪明人,很快尽成此中高手。

        四把大斧此起彼落,嘡嘡嘡的伐木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随着头上脸上的汗水挥洒,斧下的砍屑飞溅,那砍口便渐渐加深,待巨大的树冠开始微微晃动,簌簌作响了,要赶紧挥斧在砍口背面猛砍几下,形成一个相背的小砍口,大树倒下时便不会被撕裂。当砍口处响起“吱吱吱”的木纤维撕裂声时,伐木人停下斧,抬头看那大树倾斜方向,并顺势用斧一推!见那参天大树乖乖地按预定方向轰然倒下,心中便油然升起几分自豪感,以为有几分林业工人的模样。

        四个伐木人砍了几天,大松树倒了一坡。接下来的工作,是按一定长度截成一段段圆木。房屋的屋脊,常为二丈多点,故一般椽子的长度,以一丈二尺为好。没有截锯,仍凭手中大斧截段。砍口要尽量小而平整,且垂直于长轴,一来节约木料,二来利于吊线弹墨。

        如果说砍树还有几分潇洒或者自豪的话,把原木运送到锯厂就只有沉重和危险了。没有任何机械,唯有充分利用木头的势能。伐木工们或推,或撬,或拖,或抬。林中到处都是荆棘茅草,荆棘自不必说,就是那茅草也是要伤人的。茅草叶硬,边沿有极细的齿,在迫不得已非抓不可时,必须紧紧抓牢,不可丝毫滑动,否则茅草会象锋利的小刀,将手指手掌割出鲜血淋漓的大口子!

        据说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因此发明了锯。

        当三四个人合力扛着沉重的木头较紧牙关行走在根本没有路的山林中时,有时眼睁睁见那茅草荆棘要擦挂着头脸四肢,但也毫无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迎刺而上!

        武林中有句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处处都是江湖,常常身不由己。

        一天下来、手臂、脚踝等裸露部满是血痕,挑刺更是平常事。为方便挑刺,谢克还特意随身带了一根缝衣针。

        老场员常常警告说:“要留意粗木重石。”是说林中地势复杂,稍有不慎,被这些重物一擦一挂,皆有骨断筋折、甚至有生命危险!

        伐木工们利用地形,随时开辟出一条条滑道,用来运送把沉重的圆木。这天,伐木工们有的站在高处用长木棍把往下木头掀,有的站在滑道两边接应。起先的许多根都很顺利,看看快要收工了,也只剩最后一根了,也许正因为快收工了,警惕性也松了些,最后那根木头被滑道旁的小树桩一挡,竟偏冲出原来的轨迹,朝本来就勉强站在小沟壁准备接应的白鹤冲去!白鹤一惊,丟了棍,在同伴们的惊呼声中,一把抓住沟沿的一丛茅草,往沟沿一扑!只见那木头气势汹汹,擦着他的解放鞋,一冲而过!直到打折了一棵小树,撞飞了几块山石,才消去其势!因已跌落低处,搬上来太费力,只好弃之不用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