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没来由争雄拉大锯 情未了难忘那歌声1 (6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回 没来由争雄拉大锯 情未了难忘那歌声1 (6 / 7)
        山脊以西是令人头晕目眩的悬崖,云雾从缺口像向西涌流,像一挂瀑布,很是壮观。因为山脊的西边太辽阔了,兜不住云雾朝那里的云雾是零散的。站在山脊上,像站在云海中的一条长龙般的岛屿上。

        那云海慢慢向后退去,山脊以东,一面大山坡渐渐露出真容。

        大山坡地形极为复杂,正是坡上有山,山里套沟,其中最为壮观的,是两个拔“山”而起的小山包。

        也许是开天辟地的老盘古一时心血来潮,竟把两个小山包拿捏得无论高矮大小都十分相像,都是长条形的,顶上圆滑而周围陡峭。在山民们的眼中,那两个山包很像牯牛的肩包。于是,靠北的山包叫大牛肩包,靠南的叫小牛肩包。

        大牛肩包和小牛肩包相隔数百公尺,山包上山包间都长满了青杠树。这片大山坡本无名,因有了那两个山包,就统称大小牛肩包了。大山坡上的青杠树本就极为茂盛,那大小牛肩包上的青杠树更是整齐,颗颗都有小水桶般粗细,别处极难见到。

        青杠林中不便行走,唯山脊上树稀草浅,便于穿行。

        四个年轻的改匠沿山脊走过大牛肩包,走过小牛肩包,山脊上又有了一个缺口。缺口对应了一条山沟,这条山沟更小,连名也没有,虽沟壁陡峭,但宽度也就数丈而已,沟两边的山林颜色却不一样。沟北是清一色的青杠树,绿色中稍稍带点黄色,沟南是清一色的松树,绿色中带些墨色。那条小沟是大小牛肩包和黄草坡的界沟,更是两种树木的界沟。于是有了一个问题:怎么一条并不太深也不太宽的小沟两边,树种会大不相同?

        爬过那个缺口越过那条沟,便到了黄草坡了。

        改锯得有锯厂。大巴山的山民很幽默,几尺丈把宽阔的一小块平地,立了两三个挖瓢的木桩,就叫瓢厂,只要摆得下改锯的木马,那小块地方就叫锯厂了。

        四个改匠花了半节课的时间,把那坡松林大致巡视了一遍。

        没有任何计时器,知识青年们习惯用上课的时间来估计时间。

        松树们长得真好,棵棵都又高又直,胸径也差不多,都在一尺二三左右,树龄当在三十年上下,改椽子改木板都很合适。最终,知青们确定了一块既便于原木集中,地势又相对平缓的地方做锯厂。几个人一齐动手,平出一块长宽都约一丈有余的平地,又砍来两棵粗细适中的松树,截断,用抓钉钉成木马。

        锯厂建成了,那天的工分也算挣到手了。

        接下来的几天,改匠们先当了伐木工。清早,他们扛着磨得锋利了的大斧,有几分自豪地挥手告别了上坡的大队人马,去黄草坡砍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