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没来由争雄拉大锯 情未了难忘那歌声2 (1 / 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回 没来由争雄拉大锯 情未了难忘那歌声2 (1 / 10)
        “咦,郎个连二杆有点痛唉?”回家的路上,正走哩,白鹤突然叽咕道。众人围过去帮到查看。不看还好,一看都吐了吐舌头。原来连二杆穷骨头上有长长的擦痕,脸颊和双手臂也有好几处擦挂伤。

        “哈!全靠我反应敏捷!没有伤到骨头!”白鹤吐了点口水在手指上,抹了伤口,笑道。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田垄笑道,同伴们都笑了,与之击掌相庆!

        白鹤有没有后福?有耐心的会知道结果。

        大多数木头运到锯厂附近后,正式的改锯便开始了。

        改锯是一种真正的技术活,说来也怪,有的山民虽有力气,却一辈子也不长于此,故长于此者被称为改匠,是与木匠、铁匠、石匠、泥水匠等并列的“匠人”。农村凡修房建屋,除请木匠之外,还要请改匠。如今,田垄等四个知青便是“改匠”了。

        每天一早,四个改匠便扛上两把大锯和必带的埃连子,去黄草坡改锯。

        那时,在大巴山区,改锯多用平锯。平锯的锯片长约三尺有余,宽约两寸,以硬木作架,竹作杠,用索绷紧。使用时两人各执一端、相对而立。

        立马锯

        既然有平锯,就有相对的立马锯。

        立马锯与平锯大不一样。因为不用锯架,所以立马锯锯片较厚更宽,上下也不一样宽,上头宽约五寸,下头宽两三寸,立起来差不多有一人高。因锯片自身的强度够大,无须借助框架支撑。改木料时,将木料固定在一人多高的木架上,一人站在木料上,一人站在木料下双手紧握锯把,大锯上下直立运行,故称立马锯。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重庆江北区红旗河沟一带正在开发之中。早就是一名医生的老知青谢克,一日,谢克散步经过红旗河沟,远远看见一旁的建筑工地里,竟有一把立马锯,正在改一根大圆木!那情景在大城市中是很难见到的,老谢克一时技痒,竟毛遂自荐,上前替那走下线的改匠拉了半条线,搏得两个改匠一阵喝彩声!——这当然是后话了,按下不表。

        恐怕立马锯许多人没见过,窗外的风斗胆画一幅示意图,以飨各位看官。(见插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