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抗清洪流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7章 抗清洪流 (2 / 2)
        因为有军队的控制,北京城虽有骚乱,并没有引起大的震动,在街上的一队队手执刀枪的清兵控制下,不少有抵触心理的百姓被强行带到各个地点剃头,而一些反抗的人则直接被斩首示众,这一下彻底镇住了城中的民众,面对留发不留头的高压,北京城的居民无奈之下,不得不选择剃发以保证性命。

        清军中的汉军各部因为早已剃发因此对这项政令并不反对,这也是多尔衮的一个依仗,若是多数汉军也出面反对,那他根本不敢这样大张旗鼓的推行。

        北京城的民众就这样成为剃发令的第一个受害者。政令很快便传到京师以外的直隶各地,引起民间的巨大动荡。其他地方毕竟不同于京师,这些地区虽然也被纳入清廷统治,但一来时间尚短,清廷统治尚不深厚,二来军事力量薄弱,无法弹压,因此群情激奋之下,终于引起了大规模的民变。

        十一月二十八日,顺德府某张姓士绅当众撕毁清廷下达的政令,并当场控制了前来宣布的北京方面的人员,宣布脱离清廷统治,而后短短十余天内,便波及到周围十余个府县,各地也有样学样,纷纷或杀或抓,将本地的清廷官员清除,并纷纷组织起民团对抗清廷派来监督的汉军。

        大规模的民变迅速的蔓延到直隶南部大部分州县乡村,无数汉人民众纷纷拿起武器加入到对抗清廷的队伍中。

        多尔衮闻讯大怒,将镇压民变的任务交给尚可喜的汉军,严令他一个月内必须平息民乱,将剃发令执行下去。接到命令的尚可喜不敢怠慢,立即率领一万汉军南下,第一站便是顺德。

        在尚可喜看来,所谓的民变不过是一些老百姓吵吵闹闹而已,根本就是手到擒来。但刚到顺德府便遭到了迎头痛击。

        顺德已在半月之前便被民团控制,他们利用城里的火炮不断的轰击着清军,给尚可喜造成不小的伤亡。更可怕的是这些民团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火枪,而且质量不低,射程很远,几乎能和自己军中的火器军持平,不禁暗暗吃惊,很快判断出这些所谓的民团背后不会那么简单,肯定有人支持。

        尚可喜暗暗后悔自己过于托大,只带了一万人前来,而且最精良的火器军并未随军。顺德急切之间难以攻下,又收到消息,附近不少州县有数股民团正在往自己这边行进,显然不会是来帮助自己。

        但北京的多尔衮还在盯着自己,他也不敢后退,不得已之下一面组织部队抗击,一面快马加鞭向北京求援。

        他当然不知道,这次直隶民变的最大推动者正是多尔衮视为最大敌人的朱浩。早在半年多前,朱浩已经派出了不少新军、青卫军、特工及政工等组成敌后工作队潜伏到直隶各地,宣传和发动抗清斗争。而王琛覆灭后,在朱浩的支持下,白灵很快掌控了直隶的白莲教教众,利用白莲教在民间的影响力,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便整合了数十个州县的抗清力量。

        他们不断宣传满清的残暴,秘密提供武器,训练民团,利用民众对清廷政策的不满,挑动其对抗清军,最终目的用朱浩的话说就是要让满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而直隶等地因为地处京畿附近,曾经多次遭到清军入寇劫掠,虽然百姓对清军的战力很畏惧,但多数人心底里都对满人残暴的行径恨之入骨,只是没有可靠的组织者而已,群众根基十分厚重,这让敌后工作队如鱼得水。利用清军主力在山西与李自成大战的时机,工作队全力开展工作,在各地建立民团组织,提供武器给养,训练民兵,充分开展游击战等战术,打击清廷的统治力量,取得很好的效果,也给大部队反攻北方提供了保障。

        清廷入主北京后,招募了不少汉军,但为了防范起见,不敢将汉军集中到几个汉臣手里。因此除了吴三桂手里的四万人是个异数外,其余投靠清廷较早的“清初三王”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兵力都维持在两万人以下。

        但入关后面对中原广大的地盘,清军尤其是满蒙八旗数量过少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地方的控制都显得捉襟见肘。多尔衮不得不力排众议,大力发展汉军。一年多来,加上其他的杂牌汉军和八旗汉军,清军中的汉军已经超过满蒙八旗的总和,达到十五万。而清军的总兵力也在一年内将要突破三十万,兵力上相对于李自成和新军已经占据优势。,,.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