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华文明之习俗 (2 / 2)
除夕在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这一夜,大家通宵不眠,喝酒聊天,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这就是守岁。
这些都是大节日,基本都设置了全国性假期,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有所不同,也有专门的习俗和假期。
少数民族节日是少数民族独有的节日,我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常听说的少数民族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在每年夏秋之交举行,规模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
傣族泼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在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过小年、陇端节、春节、陀螺节、花朝节、吃立节,蚂拐节。
东乡族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布朗族有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怒族主要节日有:春节、仙女节;藏族有转山会、采花节、黄藏历元旦、萨噶达瓦节、女儿节、望果节、雪顿节;侗族有侗年、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傈僳族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鄂伦春族有篝火节;维吾尔族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
中华文明由如此众多的名族组成,多元化的文化,多元化的习俗,保留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历史变迁。这其中有多少智慧值得发扬啊!一个节日就是一部历史,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这个民族的发展史!
用现代的眼光回头看看这些习俗,发现人类的思想太复杂了,在认识自己,认识自然过程中,有独特的想法,不能解释的就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这也是一种智慧。
这些习俗还只是浩瀚书海的一角,许多习俗已经丢失了,好好把握现在,把握这些遗留的智慧,从中学习精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