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实习体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传统工艺实习体悟
  我很有幸去玉雕工作室实习观察学习,真正零距离的看到了玉雕文化的美,感慨良多,玉雕文化需要我们传承发扬。

  民族文化是一种血脉。随着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新认识,我们的民族记忆重新唤醒,玉雕文化正是这是其一,伴随着现代人对审美的重新认知,玉雕文化真成了传统文化不朽的代名词。

  玉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时期时代走来,先人们从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雕刻文化慢慢诞生。他们先开始对石头进行打磨,制作武器,有了充分的经验之后,在选择对玉石进行雕琢打磨,玉雕文化从此诞生。新时期时期的玉器,最著名的是红山文化中的玉龙、白玉璇玑。他们造型古朴自然,符合人们对审美的认识。玉器之中也有农具之类,比如玉铲,因为玉器农具比石头更坚硬,也更耐用,所以把它当做农具来用,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进入了一个玉器制造的高峰。

  夏商周时期,玉器的雕刻制作更加炉火纯青。由于夏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技术提高,对玉器的雕琢更加精细,对雕琢、抛光、造型等方面工艺有长足的进步。这个时期玉器的使用也更加广泛,不光用于礼仪祭祀,还用于配饰,玉器的发展面越来越广,也间接推动了玉雕文化的愈来愈精。中国玉器发展的时代中,玉器的造型更加多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或豪放粗犷,或委婉细腻。玉器文化不仅仅是玉器文化,它不光衔接着我们的历史,更与诸多文化进行杂合,比如唐代与佛教文化进行杂合,佛教文化的传入,使中国文化带上了深深的烙印,我们现在也不难看到有诸多玉雕文化是雕观音菩萨,玉雕文化中的佛教题材与唐代的历史有关。玉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的历史中终是灿灿生辉。

  玉雕文化的兴盛,还与人们的精神有关。中国的茶文化,瓷器文化,玉雕文化为什么在世界上鼎鼎有名?因为一个文化背后代表的往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气概。作为工艺品,它与人们的精神世界相连。雕刻者总想通过他的题材向我们传播一定的信息,每一件玉雕作品都有它的故事,比如皇帝的传国玉玺,它代表着皇权的不可侵犯和神圣;和氏璧的故事还在我们的历史中流传,它代表民族的气节。中国古代的君子常用一些含玉的词语俗语来形容,“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还有众多的俗语也关于玉“化干戈为玉帛”“玉不琢,不成器”……玉的文化在这些词语中可见一斑。

  在雕刻中,人发挥了艺术创造性,将个人的抽象艺术表达在一块儿天然的玉石上,一块未经雕琢的玉在工匠师傅的手中,来回翻转,工匠师傅像对孩子一样对玉石进行雕刻,手法细腻,十分温柔。一些熟练的,有经验的师傅刀法锋利,游刃有余,根据心中的图案胸有成竹的将自己的思想显现出来,一个个图案慢慢的展现在我们眼中,像一个胎儿的诞生,起初形状比较朦胧,但慢慢的它的形状就显现出来,令我们拍手称奇,赞不绝口。

  这次体验让我有了更深的感触,以往对玉器的文化认知甚是浅薄。在我的印象中玉器是与金子一样等价的存在,一些盗墓电影中,那些盗墓者不是拿那些贵重的金银首饰,就是拿精美的玉器。慈禧太后的陵墓中,有一件绝世珍宝,名叫翡翠白菜,翡翠白菜是用一整块绿白相间的墨玉制成,晶莹剔透,最传神的是上面还有个玉蚂蚱,活灵活现,翡翠白菜在哪里我就不得而知,可能是孙殿英拿去了。翡翠白菜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是一件绝举世珍宝。

  我们要赞叹不仅赞叹玉的艺术价值,更要赞叹于工匠的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学习雕刻玉器要耐得住寂寞,一件好的玉器不是一时半会儿能雕成,雕刻者要耐得住在板凳上长期工作。玉器的雕刻也是对眼力的一种考察,比如一些山水玉器中,为了使山更凸显灵性,会对山上的松树进行精雕细琢,甚至达到根根树叶分明的效果。更有些高超的雕刻者可以雕刻一些细小的门窗,那些门窗可以转动,跟真的一样。有的玉器比巴掌还小,在上面操作雕刻难度极高,为了使雕刻的人活灵活现,雕刻者会一遍一遍的进行慢工操作,细致每一块肌肤,每一根发丝,每一片衣服的褶皱。在亲身看到了雕刻者进行雕刻之后,我是真的相信他们有绝活,更有神来之笔。

  实习结束之后,那些工匠师傅雕刻的画面仍在脑海中久久不能忘却,如若不是这些手把手相传的老艺术,我们的文化可能面临失传,我们也不能亲身体验到雕刻艺术的博大精深。一块通透的玉石,经过打灯闪闪发光,突出玉的至美品性,在老师傅的几经雕琢下,高速的雕刻工具与玉不断碰撞出艺术的火花,玉的飞屑通过滴滴流水带走,洗尽铅尘,我们看到了历史,我们看到了工匠身上品质。那些形式造型奇特的玉器,华美珍贵,那些雕刻的工艺,精湛无比。

  雕刻的艺术总令人赞美连篇。艺术可能源于生活,但绝对高于生活。那些浮雕圆雕等多种雕刻手发,加上一些现代更精密的雕刻工具,是雕刻的东西越显真实。当今的雕刻工艺更融合了现代的美学、光学、色学、人体工学,使传统的手艺焕然一新,被更多人所接受和认可。这可能就是传统雕刻的发展与创新。

  雕刻在美化生活的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的追求,正如印章雕刻中著名的一句话,“方寸之间,却又气象万千”雕刻艺术赋予了我们众多的东西。弘扬传统雕刻文化,学习传统雕刻文化的历史,学习工匠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追求的东西。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