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光是内心的炙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光是内心的炙烤
        我家窗外是山地,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阴雨蒙蒙,或是月夜清光,眺望窗外的一切总像外出旅行一样,经常让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块块开垦的耕地,松树、柏树、杨树、银杏树,紫罗兰、报春花、三色堇、蔷薇花、丁香花,各种野花草木跟随人们脚步的节奏和轻重,千回百转,自然轮回。家房檐下的鸟巢和自家的房子差不多的年限,十多年了,住着山雀一家,希望这里是它们永久的栖息地。这几年,家里的窗纱很少遮住窗户,入夜我也很少拉上厚实的遮光帘,它们在卧室的窗边成了奢侈的装饰和摆设了。我不再忌讳阳光直接射入使木制家具掉色,任由它们自由地在房间里穿梭、游荡。

        我喜欢白天的光照和夜晚月光的清晖,每每到了傍晚,我累了、乏了,坐在窗前的小沙发里,感觉月光环绕着我,整个房间清爽、静谧的气氛让人双肩松弛,舒缓疲惫,平息情绪。夜晚我困了,月光进入我的梦里一直闪着光亮。黎明时分,一缕阳光伴着山雀的鸣叫唤醒我,我打开窗户,山脉渐渐脱掉夜间的雾衣,慢慢地露出深浅不一、多姿多彩的山色,树木向上挺拔,人也彻底地清醒过来,这一刻是一天当中最轻松、充满热情、也是最值得纪念的时光。如若没有清醒,清晨随时光流逝,错过了一天最美味的精神早餐,令我惋惜。倘若我面对晨光,嫌弃而紧闭双眼,仍沉寂于黑暗,那么,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晨光也无非是一颗星辰而已。

        我的生活和周围退休人的生活没什么大的不同。除了做一些家务,去帮忙照看子女的孩子,就没有更多的牵绊和劳碌了。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享受着退休生活。相反,有的人以固有的思维及受自身经验的局限,停不下过去的脚步和节奏,生活还是谋生模式,疲于应付各种自己找的烦恼和劳役,没有想法去采摘更美好的人生果实。而去做零工或被返聘再多挣些钱,好去国外旅行或游遍全国。或者省吃简用地积蓄点钱,应对老了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岂不知正在耗损的身体和心力远远超过赚到手里的钱财,以此状态下去待手指僵硬,浑身颤抖,不会有心情和精力采摘果实了。

        享受生活的方式因人而异。人有毅力,学绘画,唱歌,舞蹈,摄影,吟诗,写文章等固然是一种本事,然而,不去深化自己已有的经验,只是简简单单地去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汲取生活的精髓,去掉浮华和琐碎,保持安静,没有烦忧的心态更值得玩味。

        让自己的生活经得起挑剔显得十分重要。可是,做好实属不易。这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提醒自己,去做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情,让生活变得有趣起来。并且活到老学到老,寻找生活中的美,培养对平常发生在身边事物的赏识能力,来影响和提高自己的日常生活品质。穿得漂亮是愉悦自己,洁身、养颜是焕发肌肤的活力。对自己,比对他人再温柔一点。为了去除每天家务劳累和增添的皱纹,我经常外出走走,用的是脚,走的是心,让内心那片海图不是惨淡,而越发变得像海洋一样蔚蓝和深邃地墨绿色。

        有一年的八月下旬,我和朋友一起去登山,傍晚7点多下起了大雨,雨雾拉低了天空,飘渺迷幻的夜幕低垂,只有山坡上的一户人家微弱的灯光闪闪发亮。它引领我们过去,轻轻地敲门请求避雨,家里的老人和男孩儿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那是一间二十平方米左右的东北平房,一铺炕,一张桌子,四把椅子,生活用品和工具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个角落的柜子里和旁边。一看老人就是干净利落,生活简单,朴素的人。

        老人话语不多,男孩儿写作业,我们也就自然地安静地坐下来。我坐着听外面的雨声滴滴答答,如钟表秒针一样轻而缓。从未有过的一种踏实、心安的感觉油然而生。偏远的角落,令人愉快的地方,远离喧嚣和烦忧,我发现我所在的地方很像是从未遭到过亵渎的所在。老人家住在不大的果园里,三十多棵果树,有富士苹果树、安国梨树,还有两棵枣树。老人说今年能卖差不多两万元,生活和孙子的零花钱都用不了,还有一些积蓄特别满足。照看这几十棵果树一点不累,经常带着孙子爬山,采蘑菇、拔野菜。他说话的时候我仔细地打量着老人,六十开外,脸晒成了赭红色,嘴角有着倔强并上扬的一道道纹路,大自然赐给他强壮的身体和知足乐观的心态。

        我居住在城市南部山脚下。市规划部门在山的东部修建了公园和人行步道通向山里。有两条公交线路通达公园附近。从我家开车五分钟左右就能到公园停车场。即使是住在城市最北端的人,开车一个小时也能到达。这里已经成为城里人休闲和登山的好去处。平时经常能看见三、五成群退休的人和老年人,周末一家人或年轻人就更多了。

        我家小区东门,有未经过人工铺设的一条土路可以直接上山,它是我登山选择的一条捷径。冬季下午三点左右,其它季节在清晨去山上。冬天的下午三点左右,大地吸收了晌午强阳光后,经过酝酿之后再散发的地表温度是当天比较高的,这样就不需要多添加衣服御寒。自己经过小半天的、消化、再经过大脑深加工形成个人见解,到了下午三点来钟,出炉火候刚刚好。女人不能读书太久、家务太累,需要温暖的阳光和凉风来抚平脑门儿上的一道道的皱纹。

        寒冬时节,没有冉冉的翠绿,一袭瘦山、一湾水痕、一片萧瑟,万物萧条,时常让人感到压抑或情绪低落。而枯植和杂草下方的新生命寄人篱下,汲取冬日里阳光的温度和力量,从未停止顽强地生长。大自然以内敛与含蓄、真实与灵动,激励着每一个行走的人,敞开胸怀,拥抱心中那个太阳。

        晨起上山,沐朝霞,伴清风。我以一天中最佳的状态,接近自然,感受万物的力量,并像万物将根深深地扎向土里,迎着太阳,强壮筋骨,老而心智不衰。

        在上山的路上必经一处用铁丝网圈起的一块林地,里面移植了许多松树,槐树,银杏树,这是我家小区一户人家购买的。试想这网怎么能拦得住路人见证树木的生长?更难锁住阳光在林木之间留下的光影引起人心荡漾。这网用来阻挡木匠砍伐制作家具?可人家还闲弃它们根本不成材。倘若想成材卖个好价钱,得需主人不懈地努力,对待树木不是土地的水土保湿的态度,而是当成摇钱树了。

        登山成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和朋友三、四个人,不分时间段随时登山野游。我们来这里,喊山、滑草地、比赛谁爬山快、聊天,也会静静地坐很久,各自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许多事和享受当下。一天的傍晚,我们四个人登上一座山的山脊,山的高度可以眺望。我们坐在石板上休息,见到一列火车似远方天空中一串流星般划过,那就是从北京到沈阳经由本地的D13次动车,以时速80多米/秒一闪而过。我们知道,肉眼辨识一个物体的时候,形成影像再传输给大脑需要在三分之秒内完成。列车的时速让人眼花缭乱,唏嘘不已。动车经过的时间十分准确,是7点零2分。我也曾经做过几回这趟动车从北京回家。列车里灯光如昼,生意人维持生计而奔波,时不时地通电话或微信语音,谈具体合同、交付及账款。律师想着第二天的庭审可能出现哪些变数和应变对策;医生在脑子里过目手术细节或医疗方案;一些青年男女刷淘宝网店买衣服,不是需要而是满足,追寻时尚和流行趋势,殊不知自己快变成衣服架子了,个人的风格差不多就只剩下需要辨认他的眼神才能有所察觉;一些人靠椅瞌睡,因为工作和生活劳累而补充睡眠不足及恢复体力透支。

        2016年11月,我第一次来南非约翰内斯堡。乘车从约翰内斯堡奥利弗.雷金纳德.坦博机场到市中心高速公路上观看窗外,道路两侧巨大反差的两个空间令人震惊。高速公路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援助建设的,现代而且达到世界道路水平。我座车向右侧望去,一栋栋洋房、别墅、公寓,还有现代钢化玻璃建筑的**,4S店星罗棋布,太阳光线打到巨型玻璃墙反射耀眼夺目、迷人、刺眼,人如置身欧洲。这一侧的住房是英裔、荷兰裔等南非人的。而另一面,是一片低矮的、破旧不堪的、使用很薄波纹瓦建造的几十万户的简易居民住房和生活区。上空乌云积聚,仿佛变成较低的云天。这里的波纹瓦顶连城一片,如望不到边际的汪洋大海,贪婪地吸收比陆地多得多的热量和光芒,窗户和门洞款款地带走太阳的温暖,也绝不心慈手软。人们向往天堂还不如将头转向太阳来得更加实惠,住在这里的人是南非人和非洲其他国家涌入的外来居民。他们就像躲在洞穴里的蛇,尚未脱离冬眠状态,停留在一种低级的、贫困的境况中,等待阳光解冻,等待春天的呼唤,过上今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原始社会有野蛮人与聪明人的区别,那么,经过几千年文明与进化,非洲绝大部分人依然过着不比原始社会好得多的生活,与当地欧洲裔等少数民族(南非少数民族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生活有天壤之别,这里的文明究竟有多大的意义?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的实质在哪里呢?值得人们深思。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