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云鬓乱 一入宫门深似海(上) (9 / 11)
可他做不到。
“阿兄,”,李贤与李弘挽手同行,他已比李弘高出一二寸,可以容哥哥依靠了:“你是太子,不可逃避。”
李弘望天,阳光刺痛了双眼,他闭目悲叹:“人终有一死,我愿于四月归去,旁人吊我,无风无雨更无雪,只这飞鸟碧云天,烟柳绿水长。”
李唐尊老子为始祖,自以道教居诸教之上,高祖李渊于终南山建太和宫以祭老子,太宗李世民明言道教是‘朕之本系,起自柱下’,李治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建大角观于内宫奉祀,诏令王公百官研习《道德经》,后又成为读书人考经之一。鸿胪寺下设崇玄署,掌京都诸观之名数、道士帐籍与斋醮之事。
兄妹入了主殿,那些齐整光滑的地砖烧制之前都是掺了金宝玉屑的,灯火倒映在砖面,晶莹炫耀。自有监院为李弘侍香侍经,两方并不多话,李弘净了手,便裾坐在最前处,虔诚的诵经拜忏。李贤亦是裾坐,研墨抄经化表,也不用书案,经书搁在膝旁,左手执帛,右手执笔,看一眼经书,便能唰唰写三四行字,如是重复,双臂悬空,也不觉酸累。
这不是一次正式亦不符程序的清醮道场,却流动着近乎压抑的肃穆气氛。皇帝终要西去,太子终要化龙,但那是父亲,这是孝子,能迟一日便是一日吧。
今日晴朗少风,这大殿又深达九间,更是风雨不侵,可缭绕香雾之中的长明灯却舞动着,还有挂在老子巨像左右的一幅幅玳瑁金帐,虽不易察觉,但我确信它们不是静默的,鬼使神差的,我视线竟难以从那些豆粒火苗移开,渐渐的目眩神迷。
身子一歪,我撞上了玛瑙柜,这柜是贮经的,方三尺,石出渤海,色深如茜,工巧无比。我生怕撞坏了仙家宝贝,本能的向旁边一卧,却又砸翻了紫瓷盆,这盆容量约半斛,内外通莹,色泽纯紫,厚约寸余,重量竟若鸿毛般轻盈,是道士调和药饵的。
我无意间闹出这两声动静,于这寂寂深殿活像是开了水陆道场,又如响雷炸在耳畔。李弘岿然不动,李显吓了一跳瞪着我不知所措,旭轮扶我起来继续捧经跪坐,这时,李贤面无表情的回首视我,挥手示意我退下。我想道歉却觉得他不会接受,怕李贤气上加气,忙爬着退了几步,然后才敢起身走向殿门。
观中的栏槛都是银铸的,在日光下荡开了一圈又一圈虚幻的璀璨光晕,我小心翼翼的去探,待摸着了实物才敢放心的扶靠,凭栏南眺,也不知还有哪些人候在还周殿。少顷,宫人们来寻李弘,个个强压着兴奋,说李治服药之后便清醒了,武媚请我们速回还周殿面圣请安。
这大角观建在一处人工仙山的半山腰偏上,磐石松柏都是自终南山搬来的,平地高耸孤山,向山下走还是有点坡度的。李弘与李贤互相搀扶着,跪了小一个时辰,腿脚自不舒适,膝骨也疼,肌肉也麻,二人步伐似醉酒,似梦游,但精神却是大好,眉梢眼角都带笑。
李显让我别怪他没陪我一起‘罚站’,旭轮问我为什么会突然歪倒,我说我太饿了,恨不得抓一把供奉用的干脯鲜果吃嚼,旭轮只能劝我再熬一会儿。
前方,李贤替李弘拂开遮人眼目的郁郁葱葱的枝丫,惊起无数鸣啼的鸟雀:“阿娘为何准那明崇俨往还周殿问疾?弟先前不曾看错吧。哼,为了都信了此人邪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