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四百前的亚洲 (2 / 5)
户部侍郎范炽遂于明宣德元(1426)年上书奏请永远终止“下西洋”的国策。(“武为邪恶之首,圣贤之人避之,及至万一。古之明君,历代贤士,决无滥用民力,以张挞伐之事。此为长久之国策。内阁诸臣万望圣上垂旨,禁耀武于海外,止扬威于番邦。弃异域之荒滩,养民生于中华,鼎力治家办学。自此,前方无战事,军中无损伤,乡间无哀鸿,将帅无沽名钓誉者,军士无命丧海外之虞。四海之人自俯首,五洲之地终一统,大明基业将永延”。)
而那时候正是中国雄踞大洋之上的鼎盛时期,郑和在屡次下西洋的过程中已建立了一系列的海外基地,在占城设立大本营,于“据诸番要冲,乃西洋要会”之地苏门答腊等地设置“官厂”,并以此为“外府”。满剌加、古里、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也建有货物中转站,来储存贸易物资和船队的补给用品,并且驻泊海外舰队来保证航海活动的持续发展。
当时,中国有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控制印度洋贸易,进而使印度洋成为明朝的内湖。由此大明王朝将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成为世界性海上强国,并控制海上丝绸香料之路。西方人将没有机会建立在亚非的霸权。但这一切都随海上远征的结束继而化为泡影。尽管朝贡贸易仍在继续,印度洋上还有许多中国私人商船,但中国已丧失了对印度洋贸易的控制。
而在南洋,明帝国不但自身从**撤退,而且严厉镇压**华商集团,从而摧毁了自宋元以来的海外华人基础。在明朝文官士大夫影响下,民间自发移民行为不仅从未受到中国官方的支持和鼓励,相反被视为离心叛国行为而被镇压。研读史料的外籍人士曾断言,当时华人在南洋有自治地位并拥有武装,在经济上更拥有强大实力。假使明朝政府能扶植当地华商集团持续经营,南洋之地无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都将早已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专业作家路易斯-勒瓦舍斯在《当中国称霸海上》一书中言道:“十六世纪中国在海外影响力曾达到巅峰,印度洋和中国周边海洋沿岸,从朝鲜和日本到马来群岛和印度,以及非洲东岸,所有重要商业据点几乎都处于中国势力范围之内,并承认**的宗主地位。在如此完美的历史时刻,中国本来可以巩固统治地位,从而成为塑造当时世界的支配性力量。当时欧洲仍在极力摆脱黑暗时代,郑和巨大的海军舰队完全可以使中国成为当时殖民的强权,取用全球各地财富,可惜这种鼎盛时代只维系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在中国航海业倒退之时,西方则趁势崛起。曾传闻,欧洲人所绘世界地图是威尼斯商人尼科洛-达-康提(Niccolodati)、传教士佩鲁-达-科维利亚(PerodeCovilha)和葡萄牙王子佩德罗(PrincePedroofPal)这些的西方间谍贿赂当时掌管《郑和出使水程》的明朝官吏,抄袭郑和航海资料后所汇成。
最终,这批被明朝颟顸官员认为所录皆属“恢诡怪谲,辽绝耳目”的航海册集,遭成化年间兵部车驾司郎中刘大夏焚毁(一说毁于满清乾隆手中)。
鼎盛时期的大明帝国对于本国辽阔疆域以外的世界并没有更多关注。究其根源在于明朝皇帝在文官集团唆使下,令舰队远征不是为开疆扩土,谋取商战收益,而是采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且不计回报的赍赐贸易。
大明以”赍币往赉之”,要求各国”知正朔”、”奉天道”、”尊事中国”、”勉图勿怠”。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至彼中,将尽数取去,夷人携入彼国深处售之。或别贩旁国,归乃以夷货偿我。彼国值岁多珠时,商人得一巨珠携归,可享利数十倍,夷人虑我之不往也。每返棹,辄留数人为质,以冀后日之重来”。(明-张燮《东西洋考》)
在“厚往薄来”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赍赐经济”刺激下,南洋、西域诸国甘心情愿的成为大明“藩属国”,并以此作为生财之道。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1402~1424年),总共有一百九十三个朝贡的使团前来朝贺。这种为满足天朝大国的虚荣心与耗费无数资财的做法,使强盛大明逐渐走向衰弱。中国这种刮民脂,以国帑赠外番的政策,在历朝历代均反复上演。
与此相反,欧洲进入了殖民扩张时代,葡萄牙与西班牙在对非洲与南美洲的扩张中获得了巨额财富(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一万八千六百吨注册白银和二百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百分之八十三被西班牙占有。未经注册,私运入西班牙的金银估计为占上述总量的百分之十五左右。而葡萄牙也在同期内从非洲就掠夺了二百七十多吨黄金。《全球通史》147页)。在亚洲,葡萄牙于1510年占据卧亚(印度果阿),随后占领了马来半岛的满剌加(马六甲)。西班牙也于1564年在菲律宾的宿务登陆,侵占了马尼拉。这些举动对明朝原有建立的朝贡体系形成了冲击,打破了亚洲原有的格局。
此时,东亚内部朝贡体系也在酝酿发生变化。十六世纪时,日本处于诸侯割据乱战不休的战国时代,到了明朝萬曆十三(1585)年,日本之近江国藩镇大名羽柴秀吉,统一了日本全国,成为日本关白(丞相),次年,天皇封秀吉为太政大臣(摄政王),并赐姓丰臣。丰臣政权的建立,意味着日本军事力量的崛起。在东亚版图上,日本这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火山地震频发的岛国,一直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对东亚大陆有着深入骨髓的向往。
据《日本书纪》记载,公元200年,日本第十四代仲哀天皇的皇后--神功皇后(日本首位女性统治者),率军出征朝鲜半岛,击败朝鲜半岛南端的新罗国,设立从属于日本的”任那府”殖民地(现在韩国全罗道一带),这是日本第一次入寇朝鲜。
三百年后,”任那府”被新罗国于公元562年攻灭,但日本依然没有死心。公元七世纪,日本与朝鲜半岛的百济国联合攻打大唐属国新罗,企图再度殖民朝鲜半岛,却被当时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所粉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