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四百前的亚洲 (1 / 5)
15世纪,正处在明朝统治下的中国,堪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国力震撼世界,仅藩属国就包括东南夷、东北夷、北狄、西戎等58个国家地区。(“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幅员之广,远迈汉唐。繁榮昌盛,治隆唐宋”。)
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在位期间曾派内監总管郑和率百余艘海船、二万余人的大船队七次下西洋。途经占城、真臘、暹羅、榜葛剌(孟加拉)、爪哇、蘇門答臘、滿剌加(馬六甲)、古裏(印度科本科德)、天方(麥加)、忽魯谟斯(霍爾木茲海峽)、木骨都束(摩加迪沙)、紅海、麻林地(馬林迪)、慢巴薩(蒙巴薩)、比剌(莫桑比克)等三十多个国家地区。一路宣威四夷,称雄于大洋。郑和下西洋之举,将中国封建朝贡体系推向巅峰。(“殊方异域诸国,莫不稽颡称臣,献琛恐后”。)
据史料考证,1421年3月初,朱棣皇帝派遣郑和率领由一百零七艘海船组成的船队第六次下西洋。船队在满剌加稍事停留后,驶往古里。在抵达古里之后,郑和率部分船只携朝贡的忽鲁漠斯、阿丹、柯枝等国王室与使节,西方商贾传教士等離开古里經東南亞于当年十一月返回中国。
而郑和的副使右少監洪保、周满、杨庆与太倉衛右所副千戶周闻等授命率领其余的船只,继续向未知地域远征。此后,洪保的船队横渡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抵达西非佛德角群島。甚至橫渡大西洋,比哥伦布、麦哲伦提前一个世纪到过澳洲与美洲。
上述远航事迹,在前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李兆良先生所撰写的「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一文中有着较为详实的叙述。李教授认为这是明朝人环球航行,绘制世界地图的佐证。西方的所谓地理大发现,建立在郑和下西洋的基础上,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世界大航海的先行者。
大明早在公元13**(明洪武二十二年)与1418年(明永乐十六年)就曾分别绘制了《大明混一圖》与《天下諸番識貢圖》。
当代的美国学者贡纳-汤普森博士(Dr.GunnarThpson)曾说,明王朝绘制的《大明混一圖》与《天下諸番識貢圖》代表了当时中国航海探险与地图绘制技术的巅峰。
这些地图比欧洲的绘图领先了一个世纪,成为欧洲在15~16世纪科学绘制地图的基础;而英国前皇家海军潜艇指挥官,航海历史学者加文-孟席斯(GavinMenzies),也在其所著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对此有着详尽的论证与阐述。
令人感到诧异的是,率先对「天下諸番識貢圖」真伪产生质疑人,并非“唱衰中国”的外国人,而是来自中国国内的一部分学者。在新西兰“维卡托”大学(UyofWaikato)出具对「天下諸番識貢圖」样本纸片碳-14检测,纸张年代为1640~1810年间的鉴定结果后。这些质疑反对的专家竟然步调一致的认为,碳定年法的检测根本不能说明问题,「天下諸番識貢圖」系现代人用古代存留的纸墨伪造的赝品。这与欧美尤其是东亚日、韩等国家乃至疯狂的保护其国内的文化遗产,弘扬其民族精神之举形成巨大的反差。
然而,针对中国专家质疑提出反驳的人,却来自于一些外籍人士。
著有《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的加文-孟席斯先生认为,那些持有反对意见的中国学者是对古代地图、天文导航、海洋知识一知半解或全无认知的人。“航海界的外行,不轮在其他领域多么有成就,当面对一幅地图或海图之时,兴许只能困顿于复杂的轮廓线而已”。
让这个考察过一百二十多个国家、九百多家博物馆和图书馆,寻访了中世纪末期世界各主要港口船队遗迹,几乎耗尽毕生积蓄的英国老人无比困惑的是,“为什么中国学者如此热衷于否定自己祖先的辉煌”。
郑和下西洋之辉煌伟业,却因触及了国内**的海运私利,遭到明朝文官贪腐集团的极力打压。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使得郑和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在文官集团“取财于地而取法于天,富国之本在于农桑,下西洋之举纯属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之说”的蛊惑之下,继位的太子朱高炽诏令停止下西洋的政策。(“下西洋諸番國寶船悉皆停止,如已在太倉等處安泊者俱回南京,諸番國有進貢使臣當回去者只量撥人船護送前去,各處修造下番海船悉皆停止,其采辦鉄黎木等悉停。所差去官員人等皆盡回京”。《明實錄-仁宗實錄》)
为此,郑和曾向继位的明仁宗朱高炽直谏保持海上扩张的重要****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於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彼之我國船隊戦無不勝,統率官校旗軍數萬人,乘巨舶百余艘,巡弋異域,及臨外邦,其蠻王之梗化不恭者,生擒之;其寇兵之肆暴掠者,殄滅之。制伏異域,使其不敢覬覦南洋也”。)。
但是郑和的建议在文官士大夫“锁国安民”之政見的百般阻挠下石沉大海。明仁宗朱高炽在继位九个月即因病死去,其子明宣宗朱瞻基继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