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战端再起 楚弓楚得
晋国打败齐国,在中原搞得风生水起,齐国不得不臣服于晋国,这让楚国怅然若失。
齐与楚,早已结成联盟,准备共同对抗晋国。然而,由于楚庄王病逝,楚国没有及时出兵救援,抛弃同盟,导致齐国的惨败,让新即位的楚共王感到惭愧。
失去齐国这个强援,对楚国来说,损失极大。为了重新挽回齐国,楚共王发动了‘阳桥之役’。
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楚共王吧。
楚弓楚得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他的儿子熊审即位,就是楚共王(也称楚恭王)。
他接过楚国权杖的时候,还是个孩子,从他临终前的遗言看,应该十岁丧父,也挺可怜。
据《说苑》记载,他曾经带队去云梦打猎,结果不小心把一把好弓丢失了。一般来说,一把弓,不值几个钱,关键在于,那是国君的弓,性质就不一样了;手下的随从急忙要回去寻找,被楚共王阻止,他说出一句经典名言:“楚人遗之,楚人得之。”
反正大家都是楚国人,谁得到都一样,这就是成语‘楚弓楚得’的来历。比喻自己的东西丢了,捡到的也不是外人。
一张弓,丢就丢了,即使是宝弓,百年后也成朽木,如今不知丢在哪堆草窠里,何必再兴师动众去寻找?作为一国之君,楚共王有他宽广的胸怀,同时尽显大国风范。
这点,比他的儿子楚灵王熊围强百倍。将来熊围连一张弓都舍不得,送给别人,又要回来,丢人,最后身死异乡。
这事儿,被晚出生的孔夫子听说了,觉得他心胸还不够宽广。
丢弓的是人,拣到弓的也是人,不论楚国人、晋国人、陈国人、蔡国人、某国人,大家都是人。地分南北,人性不分南北,为什么非要‘楚弓楚得’。
于是,孔圣人把‘楚’字去掉,改为‘人遗之,人得之’。
毕竟是圣人,胸怀天下,早早就有了‘人人平等’的观念。什么中国人、外国人,北京人、河南人,白人黑人外星人,大家都是人,是高等智能生物。
后来又出了个人物,他的名字叫李耳,也许有人不知道,但提起他的雅号,那可是大名鼎鼎,就是道家的始祖——老子,也就是神话中的太上老君。
他的杰作就是《道德经》,讲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地之间,一切的一切,包括人,都是由‘道’进化来的,分那么细干什么。所以,他又提出新的观点,把人字去掉,只留下‘遗之得之’。
胸怀宇宙啊,明显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如果楚共王复生,看到后人对他的做法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升华,不知作何感想。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