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之盟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蜀地之盟 (1 / 2)
        ‘楚弓楚得’的故事,告一段落。虽然楚共王不如孔子、老子那样包容天地,胸藏宇宙,却也不失一位宽宏大量的国君。

        齐、晋‘鞍之战’,楚共王刚刚继位两年。当时他不过十二岁,并没有掌握大权,国内不稳,故而没有及时出兵。等到齐国惨败,不得不臣服晋国后,楚共王开始有了悔意。

        当初鲁宣公的时候,有心结好楚国,对抗齐国,可惜由于楚庄王去世,紧接着鲁宣公也病逝,两国的友好关系就此中断。回头鲁成公与晋国盟约,协助晋国大败齐军。

        卫国也是长期不来楚国朝拜,并且在‘鞍之战’帮助晋国大败齐军。

        至此,齐、鲁、卫三国全部归附晋国,让楚共王很不开心。他可不想在自己手中失去霸业,辱没祖宗,于是发动‘阳桥之役’,准备收服几个国家,也算替齐国出口恶气。

        此时的齐国,已经失败,楚共王想亡羊补牢,却为时已晚。

        公元前5**深秋,楚国先是派遣申公巫臣出使齐国,预定发兵的日期。没想到,申公巫臣这一去,却抛弃国君使命,前往郑国拐带着夏姬跑了,给楚国带来无尽麻烦。

        先不管这位特使此去如何结果,楚国的军队,已是箭在弦上。

        此时,楚国的令尹是楚庄王的弟弟婴齐,字子重。

        既然国君决定出兵,子重也不能坚决反对。但是,他认为国君年幼,现在的臣子也比不上先君的臣子,军队必须数量众多,在气势上压倒晋国;而且需要施恩百姓,安抚边境,然后再北上。

        这个建议得到楚共王支持。

        于是,先在内部请查户口,免除拖欠的税收,救济贫困,赦免囚犯,动员全国的军队。

        并且邀请蔡、许两国参战,他们都是小国,就是做个陪衬,壮一下声威。蔡景公与许灵公都很年幼,勉强行了成年的加冠礼(约12岁)。

        楚共王没有亲自出马,但是,他的警卫军都派上。彭名驾驭楚共王的戎车,蔡景候为车左,许灵公为车右,以壮声威。

        冬季,大军浩浩荡荡,先杀奔卫国。

        楚国的队伍实在太强大,晋国刚刚打完一场大仗,需要好好休整。内部再三商议后,决定不出兵,因为楚国几乎倾国而来,气势汹汹,不要命的架势,实在不敢保证必胜。

        晋国都缩回去了,卫国岂敢抗衡?无奈之下,只好委屈求全,投降。

        紧接着,楚军顺势从蜀地(山东泰安东南)杀奔鲁国。

        面对强横的楚军,鲁成公心中真的很畏惧。打是打不过,晋国也不发救兵,唯一的道路,就是求和。鲁成公准备派臧宣叔前去,却被他一口回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