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年不知肉味 (1 / 4)
公元前5**冬,晋景公派巩朔去王室献俘。
这位巩朔,前面也曾提起。公元前610年,他曾代表晋国,与郑国结盟,送赵穿、公胥池去做人质;公元前597年,‘邲之战’中,巩朔担任上军大夫,在士会的安排下,上军全身而退。
现在,打败齐国,巩固霸业,士气高涨。晋景公很高兴,要把这一‘喜讯’报告王室,顺便也炫耀一番。
按礼,除了诸侯,只有正卿在王室有职务记录(管仲除外),有资格作为代表,去朝见王室。巩朔只是大夫级别,王室恐怕都没听说过这个人,凭什么去献捷?
晋景公派巩朔前去献捷,显然没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严重失礼。最关键的是,这些俘虏不属于‘四夷’,按照‘周礼’,只有打败‘四夷’,才能去王室献俘。
齐国是姜太公的后代,跟王室是‘甥舅’关系,是亲戚,血浓于水,只有天子的命令才能讨伐。即使胜利了,只需去王室汇报一下就可以,表明已经惩罚不尊王命的国家,但绝不能把齐国的俘虏当作战利品。
晋国讨伐齐国,根本没得到周定王点头,属于私自发兵。周定王对‘礼’最讲究,当年还给士会上了一课,岂能接受晋国献俘的‘大礼’?
面对晋国的失礼,周定王根本就没正式接见巩朔,只派单襄公出面辞谢道:“蛮夷戎狄,不尊王命,故而天子命令讨伐,才有了献捷的礼仪。天子亲**劳,以惩罚不敬,奖励有功。如果是兄弟甥舅之国败坏法度,天子命令讨伐,只须报告一下情况,不必进献俘虏。现在,晋国在齐国建立功勋,不派先王任命的卿来,却派巩伯前来,他在王室没有职务,这违犯了先王的礼制。齐国与王室是甥舅关系,且是姜太公的后代,难道齐国放纵私欲,激怒了叔父?或者齐国已经不可教诲了吗?”
周王室虽然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名声还在,朝堂之上随便挑一个,都比巩朔级别高许多,那叫‘京官’。单襄公几句话,问的巩朔哑口无言。
‘献捷’就免了,但是,周定王也不想得罪晋国,至少也得给霸主三分薄面,将来很多事还要依靠晋国支持呢。
事后,周定王私下宴请巩朔,并且赠送些礼物。初次见面,也不能让他空手而归,毕竟代表的是晋国。同时,周定王一再叮嘱旁边的史官:我的做法不合礼,不要记录,不要记录。
不过这事还是被记录下来,甚至连他特意强调的‘不要记录’,都被记录下来。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鞍之战’胜利了,功臣太多,怎么奖励成为难题。
公元前588年冬12月26日,经过一年多的琢磨,晋景公终于下定决心:扩军。
其实,扩军属于国家的内政,增加军队,抵御外敌,天经地义。但是,古代等级分明,作为诸侯大国,最多只允许建立三军,否则就是不敬,是越礼。
晋景公这次扩军,分别建立新上军、新中军、新下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