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趾高气扬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趾高气扬 (1 / 2)
        这里,我们先了解一下罗国和卢戎。

        罗国,大致位于今日湖北襄阳宜城西,后来被楚国攻占,多次迁徙。一般认为,罗国是楚国的一个分支,熊姓,可以说双方同姓同祖,血缘亲近。

        卢戎,百度一下,可以知道是炎帝姜姓的一支,源于卢水上游,故称卢戎,学者们考证卢水,就是今天四川的岷江。这些我们大致了解就行了,是真是假,未来也许有新的发现。

        楚军败绞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插曲。

        在他们度过彭水(今湖北省汉江右岸支流南河)的时候,附近的罗国虎视眈眈,有偷袭的意思。罗君派一个叫伯嘉的人去侦察楚军动向,前后数了三遍,竟然把楚军的人数查的一清二楚,就差楚军亲自报数了。

        从这一刻起,屈瑕已经得意忘形,自以为很强大,根本不把周围的小国放在眼里。

        蜂虿虽小,蜇人也疼。

        由于楚军实力过于强大,罗国虽然侦查的很详细,并没有敢出兵袭击。毕竟,面对的是楚国大军,即使偷袭成功,后果也很严重。将来楚军大队人马蜂拥而至,怎么抵抗?

        虽然军队平安回国,但被人侦查的一清二楚,作为主帅,屈瑕严重失职。

        自己的队伍,岂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任凭别人清点?本来这件事就这样悄悄地过去了,一了百了,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最终还是传到楚武王耳朵里。

        楚武王什么人物,周天子都不放在眼里,怎能吃这个暗亏。一个小小的罗国,敢窥探我的军情,不教训他们,还怎么当老大。

        公元前699年春,派遣屈瑕率军伐罗。

        上次被罗国人暗中清点军队,屈瑕很生气。对于这个弹丸之地,根本没放在眼里,趾高气昂的就率军出发了。

        当时,老臣斗伯比为他送行,回来的时候,忧心忡忡地跟他的车夫念叨了一句:“莫敖趾高气扬,心神不宁(举趾高,心不固),一定会失败。”

        成语‘趾高气扬’的‘趾高’,最早就出自这里;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晏婴的车夫‘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后人往往以‘趾高气扬’、‘意气扬扬’形容人自高自大,得意忘形。

        斗伯比的观察太细心了,对别人的一举一动,都能看出因果,难怪受到国君重视。回去后,他立刻进见楚武王,把屈瑕的态度描述了一遍,并且建议:一定要派军增援。

        楚武王没有明白斗伯比的意思,对这个儿子挺放心。毕竟上次攻打郧国和绞国,出谋划策,表现不错,所以不同意增兵。

        但是,楚武王心底也疑虑重重。斗伯比可是很有眼光的贤臣,轻易不发言,发言必有因;屈瑕统领大军,万一失败,影响士气。

        回宫之后,他跟夫人邓曼提及此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