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趾高气扬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趾高气扬 (2 / 2)
        邓曼是邓国(河南邓州)人,曼姓,她还有一个特殊身份——未来的楚文王的母亲。各位还记得吗?郑国的郑庄公,也曾娶过邓国一位曼姓女子,生了太子忽。

        楚武王很信任她,因为她确实很有见识,贤内助。邓曼认为,大臣斗伯比说的对,只怕屈瑕满足于以前的战功,必定轻视罗国,轻视就会没有防备,没有防备就很危险。

        听了邓曼的话,楚武王这才反应过来,立刻派人追赶屈瑕,可惜没有追上。只能期盼,斗伯比和夫人邓曼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再说屈瑕,一路急行军,没有一点纪律,仿佛罗国就是他的囊中之物。路上,他发布了一条很霸道的命令:“谁敢进谏,必定受罚。”

        这道命令,独断专行,直接就堵死了众将士的口。

        前次作战,听从别人建议,并非自己的杰作。在他的心里,罗国,不堪一击,没必要听从别人的建议,敢刺探我的军情,必须灭掉。到达鄢水(今湖北汉江中流右岸支流蛮河)的时候,由于组织不力,楚军渡河没有次序,过河后军队乱糟糟的,不成行列,一点防备都没有。

        这哪是作战的军队?商旅都不如。到达罗国后,楚军依然行伍不整,一盘散沙。示弱,是作战的重要手段,但这次,屈瑕并非示弱,军队是真的没有纪律,乱七八糟。

        罗国的谍报人员,一直窥视着楚军的行动,眼看他们自始至终没有一点儿防备,不像是诱敌深入。于是,罗国和卢戎的军队,借机两面夹攻,把楚军打的大败。

        楚军横行汉水许多年,几乎没吃过败仗,没想到今天栽了跟头。屈瑕愧疚于心,逃到荒谷(今湖北江陵县南),无颜回去面见楚国父老,自缢而死。

        ‘骄兵必败’,此话有理。

        不成功,则成仁,也算光荣。他死后,屈姓长期任职莫敖,但是职能被大大削弱;另外,他的死固然值得尊敬,却给楚国统帅留下一个不良传统——战败者死。

        从此以后,楚军如果失败,主将必引咎自杀以谢罪。

        注意,不是‘引咎辞职’,而是‘引咎自杀’。后来的成得臣(子玉)、子反、子囊,都在失败后引咎自杀,这种以死谢罪的方式,值得敬佩,却给楚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屈瑕自杀了,一了百了,将士们该怎么办?其余的将领,自我囚禁在冶父(今湖北江陵县南),等待处罚。

        这时,显示出楚武王胸襟的宽阔,他说:“这是我的过错啊!”跟后来的秦穆公一样,他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赦免了所有将领。

        春秋时期,这是楚国有记录的第一场败仗,被一个小小的罗国打败,耻辱。虽然失败了,对楚国也是一个教训,‘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楚武王不会善罢甘休。

        史书对罗国的记载实在太少,不过最终被楚国吞没,这点毫无疑问。至于哪年被灭?不清楚。另外前面提到的的州、蓼等小国,都在楚武王时期成为附庸(《左传》公元前678年),后期不知何时被楚国灭掉。

        骄傲,人生之大敌。不论多么高的成就,如果不能谦虚以待,必将受到惩罚。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