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去父母之邦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必去父母之邦 (4 / 5)
        这真是社会的悲哀。

        据《论语》记载,柳下惠为人耿直,不屑逢迎,这是他最大的优点;由于他太实在,从来不变通,不合潮流,所以一直不得志,这也成为他最大的缺点。

        他曾当过掌管刑罚狱讼的小官,但是接连被贬三次。本来官职就芝麻大点,一贬再贬,最后的结果就是:丢官罢爵,一身轻松。

        虽然被社会、被时代、被上层排斥,但他并不郁闷,照样每天乐呵呵的,过得逍遥自在。

        从当官到丢官,这种奇耻大辱,一般人一定恼羞成怒,满嘴脏字,甚至走向极端。但是柳下惠并不放在心上,当官问心无愧,这是人生第一大快意;当个普通老百姓,‘无案牍之劳形’,人生第二大快意。

        无愧于苍天,无愧于鬼神,无愧于内心,一生何求?

        柳下惠的道德学问,当时已经名满天下,却被鲁国当权者隔离在仕途的大门之外。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天下之大,何处不能当官?当时,许多国家听说了他的事迹,都想重用他,甚至专门派人带着重礼,并许以高官厚禄来聘请,结果被他全部回绝。

        对于柳下惠来说,当官就如探囊取物。

        其实,在本国不受重视,出国谋发展很正常。春秋时期,很多人在本国得不到重用,不得不糊口四方,比如那位百里奚,就是很好的典范。

        当然,这与今天的个别‘归化’人物不同。有些人,纯粹汉奸卖国贼的嘴脸,昔日逃到国外,待不住了,又死皮赖脸回国捞金;还有的,张口闭口得不到国家重用,不得不漂洋过海谋生,却心中怨恨,口出狂言,叫嚣打败中国。

        其实,不受重用,不是理由,利益,才是这些人的阴暗面。

        给官都不要,柳下惠清高的有点儿过头了,媳妇得骂死他。有人不解,问他原因,他回答:“我以正道做事,到哪里都难免被多次罢免;如果不按正道做事,何必要离开父母之邦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