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仁义’之师 (4 / 5)
这不是小孩子的游戏,有必要提前讲好规矩吗?盂地之盟的教训,一点儿不深刻。楚军准备渡河,渡过一半的时候,子鱼说:“他们兵多,我们兵少,趁他们没有全部过河,请君王下令攻击他们。”
‘半济而击之’,好战术,但是,宋襄公却说:“不行,我听说君子不乘人之危,等一等。”
死教条,一次好机会,眼睁睁就这么溜走。
楚军全部渡河以后,还没有排开阵势,队形散乱,子鱼看准时机,再次请求进攻。
宋襄公还是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我听说,君子不进攻没有摆开阵势的军队。”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抱着祖宗的制度不改变,如此岂能获胜?旁边的子鱼和公孙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国君啊,这是战争,要命的战争,你一念之仁,要害死多少将士。战场之上,这样好的获胜良机,少之又少,如今却连续浪费两次,要命啊!这就跟随意糟践粮食一样,上天都难以容忍。
其实,宋襄公这种态度,也可以理解。春秋之前,双方作战,都要事先约好时间地点,一般在平原上,彼此面对面交锋,也不讲究天时地利,没有什么阴谋诡计,就是大砍大杀,谁实力强,谁更勇敢,就更容易获胜。
但时代变了,思想也要变。
宋襄公的‘仁义’,给了楚军机会。等到他们排成阵势,严阵以待,这位‘仁义’的宋襄公,终于下达命令:擂响战鼓,全线出击。
楚军在子文的调教下,训练有素,而且养精蓄锐多年,士气旺盛。
由于对楚国不讲信义的做法十分痛恨,所以,宋襄公作战身先士卒,勇往直前,要以实际行动,在战场发泄心中的郁闷。结果,他被困楚军,大腿也被射中一箭,差点把命丢了。
这一战,结果可想而知——惨败。
他这个人有一点好,对待随从嘘寒问暖,小恩小惠不断,所以深得侍卫敬重,甘愿死心塌地保护。这次作战,平日作为护卫队的贵族子弟,为了救他,全部战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