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注重“切脉望舌诊”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根据环境改变而做出不断进化的物体。比如说,咱们呼吸氧气,但是有科学证明,人类最开始是在海洋里面生存后才经过进化而来的。有人指出,人类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呼吸氧气,从出生到老死,其实是在氧化我们自己。当然,这个结论现在说还为时尚早,接下来咱们话题说回来。
人体的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例如如果内脏出现了问题,要从五官四肢上表现反映出来!正如《丹溪心法》所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我在临床上深刻体会到四诊(即望、闻、问、切)的重要,无论吃药或扎针的病员,都需切脉望舌,以便作出正确的辨证。
首先说脉诊方面,除了必须熟悉和掌握三部九候诊法和二十八脉的不同脉形所反映的不同病机症候外(中医工作者的基本功,分清浮、沉、迟、数、虚、实六脉以统率其他各脉,这些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尤其重要的是识别脉之“有神无神,有力无力。”
这个比较难以理解了哈,有力无力根据字面意思大家应该都心里明白,那么什么是有神无神呢?有神:即脉来柔和。如见弦实之脉,弦实之中仍带有柔和之象;微弱之脉,微弱之中不至于完全无力者皆是,反之则是无神之脉。
有一句话说:识得神之有无,才能辨人生死;识得力之有无,才可辨病虚实。真是最基本的一个中医常识。
然后才能拟定治疗法则,咱们说开出方子来,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或补或泻,或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或补母(中医之中的术语,生我者为母,我生者或我克者为子,别急,后面会提到)泻子等等。但有时脏腑虚实转变不断,脉气相互影响,致使脉形交叉出现,这时候就需要根据脉诊所得,辨明脏腑、经络、阴阳、虚实、五行生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经络穴位上运用调剂补泻的方法。
比如说如果要缓解脾的本脉,如右关出现沉细脉,此为水(肾)来逆(脾)土,乃是所胜来的微邪,治疗上就要出泻木补金的方法,以水(肾)生木(肝),水为木之母,木为水之子,泻木夺母气,制约水不能侮土,土(脾)生金(肝),土为金之母,金为土之子,补金另子不时母气,让土有修养生息之机,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治疗好脾的疾病,这就是健脾制水之法。
在切脉的时候,五行生克之理,一定要细细研磨,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才能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在诊断中避免出现错误!
切脉是其一,舌诊是其二!《临证验舌法》说:“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经,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胎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也无不一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大意就是舌是各个脏腑经络的最为明显,无论是内外病症,在舌苔上都可以看得出来,即使是开方子,也离不开舌诊。
由此可见,舌诊的重要性!在临床上的确可以根据舌苔、舌质和舌形,来辨别病变的性质,病邪的深浅和病情的虚实。故有“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的说法。
此外,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我认为观察舌之形态,仔细辨别舌端震颤程度,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病况。
例如临床上每每遇到类似神经衰弱的患者,他们饮食正常而面容泛白,主诉繁多且滔滔不绝,由于在生活中偶尔受到惊吓或者意外刺激,会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思想疑虑而睡眠质量不佳,心悸胸痛而心神不宁,脉形涓细而无力,有肝胃不和、中气不足的现象。
如果遇到这样的病人,首先要重视和体察舌端是否有震颤现象。根据震颤程度不同而有三种诊断可能。
一则:在舌苔正常而尖段见到震颤,可以知道该病人胆小如鼠。
二则:舌苔薄,质淡紫(或绛)而胖的舌尖端出现震颤者,可以拟诊为心脏病病态。
三则:舌苔淡黄(或白)的舌中间出现微颤抖,才是神经衰弱。据此,可确诊为神经衰弱患者,用“心病还须心药医”的办法,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同时用安养心神、调理脾胃的法则进行治疗,不要让其心生疑虑,使其心情舒畅,则病症自然消失。
再以李东垣的《远欲》之言说之,患者可破涕为笑而显著疗效,记住,破涕而笑!
当然,除了切脉望舌之外,还需要配合望神色,听言语、看行动、察体位、闻气味、问二便,并详细询问病史,才能全面的了解病情,经过综合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治疗才能丝丝入扣,收到预期的效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