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驼背姑嗲和摇头姑嫲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驼背姑嗲和摇头姑嫲 (2 / 3)
        有人开他的玩笑,一本正经跟他讲:“幺嗲师傅,听说石门县城来了个会治驼背的医生。”

        “我这背是天生的,没人治得好。”

        “治得好治得好,你趴在席子上,那医生叫人放根杠子在背上,再站两个人上去,踩上两脚就好了。”

        “背是直了,人却要死了。”

        “人家只负责把驼背治好,死活是不管的。”

        于是大伙笑,幺嗲也笑。

        孩子们都不怕杨幺嗲,他语气温和,总是一脸怜悯地看着小淘气们。

        一到冬天,他就在庙内备上两大缸卤水,找街坊邻居换几箩筐红白萝卜,洗干净后整个腌在卤水里面,十天半个月后就成了脆生生的咸萝卜。切成块丁放油炒熟,咸中带脆,是极好的下饭菜。

        庙街的小孩都知道庙内有两口大缸,缸里腌着咸萝卜。等到和尚不注意,有胆大的就溜进去捞几个出来大伙分来吃。有时候和尚撞见了,也不十分生气。

        驼背和尚怎么后来成了我的姑嗲呢?

        原来解放那年,和尚从东岳庙回到了他的老家杨柳铺。无亲无靠,就在老家旁边的一个小破庙里寄身度日。

        我爷爷的小妹,也就是我的小姑嫲,当年就出嫁在小庙旁边的姚家。她的丈夫已经死了一些年了,一个人带着一个儿子艰难生活。

        我的小姑嫲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习惯,就是时不时摇头。有人说是坐月子的时候吃了鸭蛋的缘故,我小时候对这种解释将信将疑,因为她不断摇头的样子确实有点像鸭子走路时的姿态。但后来我确信那是无稽之谈,小姑嫲不由自主摇头晃脑,多半是由于坐月子时不注意,植物神经受到风寒侵蚀落下的病根。

        小姑嫲和驼背和尚应该很早就认识的。庙街就那么大一点地方,从小就在庙旁长大的小姑嫲哪能不熟悉庙内的和尚呢?而驼背和尚对庙街邻居,也没有叫不出名字的道理。

        山不转水转,驼背和尚回到杨柳铺。两个原本就认识的人,在艰辛的生活中逐渐靠近,终于走到了一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