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驼背姑嗲和摇头姑嫲 (3 / 3)
驼背和尚和姚家寡妇好了,当地人议论纷纷,常在背后指指点点。
我姑嫲受不了这个气,等到儿子长大娶了媳妇,就带着驼背和尚回到了东岳庙老家。
小姑嫲和驼背和尚受到了老家人平和的接待。
在庙街附近的猪笼堡上,队里把三间废弃的仓库房送给他俩栖身。
小姑嫲不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她那时不时就摇晃脑袋的习惯,总让与她说话的人以为受到轻视,于是大家除了见面打打招呼,没有彼此深聊的兴趣。小姑嫲倒不在乎这些,她每天忙忙碌碌,除了按时出集体工,空闲时间还在房前屋后开垦了好些荒地,种上瓜果蔬菜。她把猪当孩子喂养,一日三餐喂得膘肥体壮,每年都要出栏两头肥猪。
杨幺嗲背驼得厉害,又上了年纪,重体力活插不上手。但他心灵手巧,特别会打草鞋。
一双好草鞋,最要紧的耐穿、不硌脚。杨幺嗲对自己制作的草鞋有近乎偏执的品质要求,他首先要挑选秆茎长而匀称的稻草,用竹耙耙去杂叶后缠成小把,再拿木槌反复捶打,让稻草变得柔软而不失筋道。在完成以上工序后,他在草鞋架上揉搓编缠,将一束束稻草变成一双双草鞋。
杨幺嗲打的草鞋,鞋底紧致厚实,耳子柔软坚韧,又舒服又耐穿,很受乡里人喜爱。
每逢公社集市,杨幺嗲就佝偻着瘦小的身躯,拄一根疙里疙瘩的茶木拐杖,背着数十双草鞋,步行五六里路去赶集。等到中午,他的草鞋就卖完了。杨幺嗲先到街东头的饭馆吃碗馄饨,他的牙齿快掉完了,馄饨柔软,比较适合他的口味。吃完馄饨,他会特意买两个包子,带回去给我的姑嫲吃。
除了草鞋打得好,杨幺嗲还做得一手好饭菜。他大半辈子吃斋做和尚,对斋饭斋菜颇有讲究,那些寻常的豆腐、冬瓜、金豆、萝卜到了他手上,都会变成甘爽的美味。就拿炒苦瓜来说吧,他会先把洗干净的两三根苦瓜对半剖开,去掉瓤子后切成薄而均匀的小片,然后在清水里泡上半个时辰,再控干水,连同切好的四五个青椒一起放到锅里翻炒杀青,等到苦瓜青色泛白,就盛到碗里待用。他把锅洗刷干净,接着升起大火,待锅里水迹烧干后放几勺菜油进去,稍后再将碗里初炒过的苦瓜和辣椒回锅爆炒,起锅之前适量放盐。这样做出的清炒苦瓜色泽青黄、闻之生香,夹一筷子放进嘴里,但觉熟而不烂,苦而不涩,口有回甘,胃口大开。
两人搭伴,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些地方陆续重开寺庙,急缺主持和尚,有人看中了杨幺嗲头上的戒疤和他大半辈子出家的经历,想请他出山主事。杨幺嗲不为所动,他的理由很简单:“我陪了半辈子菩萨,现在要陪老伴。”
一九八八年,高寿九十四岁的杨幺嗲走了,一个从小就脊椎变形的残疾人竟然活到这么高的年岁,倒真应了他师父当年的预言。他一辈子无儿无女,是我姑嫲的孙子姚三儿给他披麻戴孝送上山的。再过五年,我姑嫲也走了。两老在猪笼堡上的房子,就给姚三儿住着。
姚三儿没读过书,呆头呆脑的,只会出力干活。村里曾帮他张罗过一个媳妇,结婚第二天就跑了。两个老人走后,姚三儿的日子越过越恓惶,才五十多岁,就突然生病死掉了。
前年春节回家,我散步来到猪笼堡上,发现我姑嫲住的房子早就被拆除了,老屋场上坐南朝北新修了一栋砖瓦房,房门关着,也不知道主人是谁。我在房前伫立良久,眼前浮现幺嗲姑嫲两个慈祥的老人在房前屋后忙碌的身影,感觉那么清晰,又那么遥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