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他已不是曾经那个少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他已不是曾经那个少年”
        上海老弄堂或棚户区长大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都会一个几乎相同的经历——弄堂足球,现在叫“街头足球”更高大上一点。电视里曾经那段风靡一时的NIKE铁笼斗,估计看过的都已经是为人父母,快奔四十的人了……里面花哨的过人,激情的碰撞,还有电音重做的经典的猫王的配乐,当时不知道迷倒了多少青春少年。其实真实的弄堂足球完全不同于广告里那么的炫技和浪漫,反正常常伴随了玻璃窗破碎的声音和大人叫骂。场地大完全不可能,那时的弄堂窄小的可怜,最窄的地方,自行车都不能和人并排推行……孩子们能踢球的地方只有两排破旧的公房之间那段空地。还要看有没有其他大人晒衣服,有没有其他的孩子们过来打羽毛球或打弹珠什么的……那都不是事儿,衣服可以帮他们搬走,地方可以夺么(踢球的人数多),但是如果下雨,那就是完全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那时“全民健身”的意识没有广泛兴起,可供锻炼的场所也是屈指可数,但有一点可以庆幸的就是那时没有兴起抢场地的广场舞。我觉得除了场地稀缺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音箱当时还是奢侈品!当时哪家要是捧着一台音箱回家,挨家挨户地经过,那绝对是这条弄堂“最靓的仔”了!晚上乘着凉,他家里窗户大开,音量最大地公放邓丽君的《甜蜜蜜》,哪怕放到十点之后都不会有人报警扰民。因为家里的大人们喜欢一边乘凉,一边打牌打麻将,一边听着免费的音箱,时不时跟着哼哼两句也不管走不走调的,我感觉那是爸妈们最惬意的时刻。跑题了,每回想到过去的点滴,这些场景和音乐情不自禁地就浮现在脑海,仿佛就在昨天一般……对于我们男孩子来说,晚上最兴奋的就是“肥妈”家的录像机公放电影!白天最兴奋就是踢足球!因为一直踢翻衣服、踢碎玻璃的,所以一直是弄堂第一祸害。迫不得已,在带头大哥的带领下,我们不得不去当时感觉好“遥远”的还有农田的旷野地区踢球。那里没有车辆通过,行人也少,最多踩坏农民伯伯的庄家……就看逃得快不快了,也要看人家家里有没有养狗的。反正踢一次球都是非常奢侈的,“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的。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打篮球?……您想想,当时不是现在,有个足球外加地上摆几块砖头就能当门了,哪里去找可以篮筐和可以挂的篮板呢?篮球真正的兴起,那是我进了初中之后《灌篮高手》热播,才开始普及的。我也玩篮球,高中大学都玩,也玩得很疯颠。但是感情上始终不如足球那么痴迷,还有就是两次意外对别人造成伤害后,我就退出篮坛了……一次是争篮板球把别人的手指头拍骨折了……还有一次也是争篮板球,人家脚骨折了……我觉得自己实在是个“祸害”,不想再伤害别人了,所幸不打篮球了,回归“下三路”的脚上功夫了。要不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呢,“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五年前公司里组织同事们踢球,被一个同事绊倒,左手骨折了……当时绑着石膏出国出差的,瑞典的领导让我去培训,结果左手大不了字,都把他气得乐了,涨红了脸直摇头的。即便如此,我对足球的热爱也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那是没有任何渴求回报的真爱啊。虽然国足一次次差点让我发了心脏病……至少很刺激吧……

        那时足球踢得好的男孩子,还是很受大家欢迎的,特别是带头大哥。不管是偷摘来的葡萄、西瓜、还是偷来烤掉的鸡都能分到最好吃的部分。我有一个也能算是从儿童时期就认识的玩伴,后来搬家到浦西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再见过面。直到我去了那家让我又爱又恨的某汽车零配件加工国企,惊讶地发现他居然是我的同事!……缘分呐,比起今后他手头紧找我零零散散借的钱,只能说这是多么奇葩的一段孽缘啊……姑且就称呼他“小龙”吧,事实上他的绰号也是这个,因为他老爹的名字中就带个“龙”字,所以年长一点的老师傅但凡认识他爹的,都称呼他“小龙”。我因为和他小时候同住一条弄堂,还有过一起踢球的经历,所以称呼他为“龙哥”。

        故人见面,当然是非常的热络。聊了很多,记得他小时候,球踢得热了,就会脱个**,光着膀子上场继续。几乎每次光着,他的背后总是多出几道皮带印子,有时会是鞋底子、有时是扫把柄,有时就像是中了“玄冥神掌”一样的巴掌印。我们无不感叹这小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出色的抗击打能力!很长时间都怀疑,他爹是后爹……每次下手都是冲着在其不能和大义灭亲去的……挨打不是没原因的,书读不好作业也不做,屡教不改还时常闯祸。惹得班主任一直找家长,当时蓬户区没有几部私人电话,要么是公共电话亭的老大妈摇着铃来找人,大多时候直接打到工厂找家长,那他爹的邪火能不大么?何况爹妈这代人又不看“成长的烦恼”,杰森·西弗那种说教式的教育,他们怎么能理解呢?我曾经就发过誓,等自己有了孩子,一定不会打骂孩子,我会苦口婆心地跟他好好谈话,我喝着咖啡他喝着果汁,坐在院子里有说有笑地数星星。事实是,当了爹之后自己体会吧……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比想象的还骨干!孩子的天性就是“给他三分颜色,他就开染坊”……老话说得有道理的,绝对是前人无数代的经验积累。更何况我的儿子……有一分的颜色就敢开染坊。所以必要的肉体惩罚肯定是迫不得已的……电视毕竟是电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小龙哥也不忌讳背后的各种“纹身”,感觉他是在秀各种奖章一下,连老爹的十八般兵器都扛得住,他的确也是当时在我们小伙伴中身体素质也是首屈一指的。所以踢球的时候的身体碰撞上面,他根本就不吃亏。很少有孩子能正面扛得住他,加上他射门也是力量极大,基本抬脚就进,哪个孩子运气不好的被他一脚球砸胸口,那是要倒地上缓好些个时候的。所以他当时在我们弄堂里的绰号就是小“罗伯特·卡洛斯”,身材憨厚又结实,个子还不高,特别的契合。后来,在他三年级的时候搬走了,去了浦西,也转学了,之后就是到工作才再次见的面。

        只是龙哥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少年了,更像是个中年发福的油腻大叔了,他的工作是铲车工。专门负责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的装下卸工作。整天都是坐在车上干活,缺少运动的,发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和他年少时飒爽的英姿,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那时我在油漆车间翻夜班的时候,但凡他也是同一个班的,会溜过来找我聊天。说是夜班,其实装配线上的根本离不开以外,其他工位的其实都是产能不满的。一个夜班最多做上三四个小时,已经了不起了。其他时间都是在睡觉、聊天、看的。

        我当时问他为什么会搬走?他的回答是……为了踢足球,当个职业运动员。这觉悟,我当时就很吃惊。原来他的爷爷家在浦西,户口对口的小学是以足球为特色的学校,响应了当时一句“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这个小学在学生中挑选体格强健又有一点天赋的孩子,从小接受足球的训练和辅导。到了上初中的年龄,那些没有被大浪淘沙淘汰掉的孩子,经过一所当时在沪非常有名的初中的挑选后,可以免试入学。因为他年纪长我两岁,所以他那时的中学入学考试不是按照户口对口分配的,是真的要经过小升初的考试的,依然分重点和非重点的中学的。那所他凭成绩无论如何都考不进的中学,就是老牌的重点。在这个中学里,每年都会招收一个班级的足球特长生,人数不多,听他说他那届只收了二十多人。上午上基础的文化课,下午都是在足球场上训练了。说是这个中学出过当时甲A联赛申花足球队的两兄弟,后来还分别进过国家队的。也行吧,反正他对读书的兴趣不高,专注于体育项目最次可能还能进个体校的。但是看他现在这个状态,我很好奇后来究竟怎么了?

        据他说,后来的发展也是一帆风顺的。小学毕业,他确实去了那个中学,也如上所述,他十分顺利地被选拔进了某个体校。当时这个体校几乎是定点给申花三队供足球苗子的。别小看三队,这已经是几乎百里挑一了,而且还不仅仅局限在上海,全国的足球学校都是考察的范围,竞争是相当的激烈。为了让他能有更好的发展,他的父母也没有少花心血,各种金钱和精力上的付出。他有个十分硬的缺陷,就是他的身高,他可能穿上鞋子才将将够得着一米七零。这在足球运动员的身高中属于十分矮的了,虽然身体健壮,除非他的技术如梅西和伊涅斯塔那种技术流派的行云流水,否则,很难在职业队伍中崭露头角的。也确实,他的确没有那个技术,他自己也承认了。虽然也出国参加过训练拉练比赛什么的,但是几波筛选下来还是没能进入职业球队的候选名单中。据说他们那届二十人,都没有进。那父母能答应吗?从小球鞋也不知道踢坏几双了,营养补充啊,各种花费一点不比参加补课的孩子少。肯定是要削尖了脑袋往各种门道里打探消息咯。他说有人牵线搭桥说二十万,入门费用,还不能包他能进正式编制的球队。当时的二十万,2000年左右的二十万,那是一套差不多比较好的商品房的价格了!几乎购买力相当于现在四百万左右的一套房子的价钱了!几个家庭出得起呢?当然也有那个肯出钱的,但是最后也没在甲A中超等比赛上见到身影的。我倒是倾向于解释是说,他的能力真的差强人意,商业比赛竞争残酷,真的是唯才是用的才好。至于是不是?套用一句流行的话“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想的”。

        落选后,自然他和父母都很伤心的,文化课没有学好,考大学那是肯定不行了。体校毕业也没包他分配啊,甚至学校还推荐他们这些人去参军,还组织过某特种兵种的定点招聘和体检呢。毕竟他们的身体素质比正常人好太多了,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归宿。复原后,还包他们分配工作,总比现在找不到工作强太多了吧?

        谁知道,他就是运气……太背了。因为有鼻炎,所以那个兵种的招聘不合格,把他爹妈气得不行。没办法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没抓住,只能他爹豁出脸去,找自己的老上司通通路子联络一下感情,把小龙收进公司了,成为了一名叉车工。一干,就是差不多九年了。

        像他这样的,我见过的不止三个吧,我们那个国企里。从小就只训练了足球,却没有出道,最后干着普通不过的活。有的父母想赌一把,孩子也喜欢踢球,谁让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收入那么高呢?诱惑摆在那里,而且大多这些孩子都不爱学习,父母觉得就算专心培养他,也不是读书的料,将来还是进了个技术学校什么的,还是干着普通的工作,为什么不换个方向培养,赌一把呢?我反正是没见到赌徒心态赌赢的,一个都没有。不管怎么说,他的青春期比我强多了!踢着自己爱踢的足球,没有书山题海的,身体也练不错,不像我们当时文弱书生标准的豆芽身材。我们是进了大学,虽然也是打工的工作,当时也不是十分高的收入,但是赢了他们。他们赢了青春,我们赢了前途。中国足球却输了未来……

        白岩松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中国人口众多,但是踢球的人口在世界上都是倒数的。别的国家都能做到万里挑一的选球员,我们能做到百里挑一就不错了。现在的父母让孩子踢球,更多的是锻炼身体去的,基本没有哪个想往职业的道路上培养的。因为孩子的前途……输不起。血淋淋的前车之鉴放在这里呢,还有多少父母愿意走这条独木桥了呢?是我,我也不愿意。

        日本的国足,可以说是亚洲数一数二的了,他们的J联赛的球员选拔大多都是从各个大学的大学生联赛里选**的。这样的球员,本身就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大学生,第二又是大学生联赛里锻炼出来的,对技战术的理解和团队的配合能力上都是首屈一指的。我支持白岩松老师的想法。别人确实比较好的经验和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期望像小龙这样的,过独木桥的孩子今后越来越少,国足的进步不该踩在他们的累累白骨上往上爬的,这样的进步太残忍,也根基不稳经不起地震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