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师恩深似海
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古不乏赞美之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年的教师节都会听到这句经典的概括。我也是对老师们抱有很高的崇敬和感激之情的,当然也会碰到一些关系不那么和谐的老师们,我们相互都不喜欢对方,也难免发生一些不和谐的争执和不愉快。不管喜不喜欢这个老师,他或她都是站在讲台上传道的人,哪怕只听进去一句他的话,记住一个他教授的公式,他或她就是传我以道的老师。我就应该对他抱有最基本的尊敬。可惜知道这个道理,实在是太晚了,往往是踏上社会磨平了棱角,吃了有苦不能说的大亏后,回首过去才知道自己当时有多么的幼稚。往往和老师赌气,而荒废弃学了某一门学科。所以有一个调查说人生最后悔的几件事情中,“没有在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就是其中之一。哪里有后悔药卖啊,时间也不能倒回,但是不是还有一句话说“只要想学习,最好的时间永远就是现在”么,只是那就要靠自学了,比有人授业要花出更多的时间。我现在才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所有老师能交给我们的知识只是人生中占10%左右的数量,而其余的90%靠自学,就是这90%的绝大部分知识将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理解而已,不能代表别人的看法,您自己怎么理解都可以。
以上对老师充满了正面的高大上的溢美之词,但我也不得不说一些自己经历和看到的故事。毕竟讲故事才是正事。曾经看“南派三叔”的一段自述说,他被别人问到“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是什么?”开放性多么巨大的问题,回答更是应有尽有五花八门。“三叔”的回答是“讲故事的人”……因为远古社会没有文字记载,狩猎播种的教授都要靠口口相传,还有对认知有限的自然的解读,原始图腾的崇拜等等,没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就不可能有文化的传承,甚至是文明的开化。我从小就爱听别人讲故事,也爱为别人讲故事。传承文化开化文明,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是“明朝一哥”——王阳明的事儿。我就是一个“茶馆里说书的”还不敢自称是“先生”,怎么说是我的事,怎么品那就是您的事了。
我至今还记得小学的班主任,一个非常非常严厉的老太太。任何敢于或者她认为不专心不认真、有捣蛋嫌疑的学生,扔粉笔头、黑板擦,甚至是教棒打手心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我至今都记得同学们被她打手心时哀嚎的画面……男生女生都有。为什么家长就不找她评理呢?着放在现在,停职检查都是轻的了,吊销教师资格证都是有可能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家长们鼓励老师可以“施暴”的,因为当时父母那一辈不都是受到“某大型文化运动”的影响了吗?最该学习的年纪,就投身到了“文艺汇演”的活动中,除了口号上印的字认识,通读报纸都可能是奢望……所以小学三年级开始的课本,父母们都开始要查字典了……所以害怕孩子会不够努力,他们一咬牙一狠心交给老师“生杀大权”了。老师严厉,学生害怕,不得不学,更不敢不学,所以我们班的成绩在年级里一直是第一名的。这也说明另一个问题,当时90年代初的时候,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主要就是在学校里听课。或者说每个人接受教育的资源是平等的,还没有后来2000年新世纪开始流行的“补课”,更说明了当时那个狠揍我们的老太太她是真心地毫无保留地在传授我们知识。后来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所有脾气暴躁的老师,几乎都不给他或她的学生们“补课”,而和颜悦色、体恤学生的老师们,家里往往能放下二十张的课桌……您品、您细细地品……
老太太当时的工资应该是很低很低的,因为当时我记得我所就读的那个小学在一个暑假想粉刷一下教室和走廊墙壁,还不包括学校的外墙,就这些粉刷的钱都不够。当时当然有**门的拨款,但是蛋糕就这么大,不幸的是我们这片还有一个当时的“重点小学”听说还出过当时甲A联赛的球星,当然他们就会占到拨款的大部分了,所以我们的学校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菜小”了,自然没有那么受到重视……校长在每个班级的讲台上放了一个募捐箱,让来开家长会的家长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给我们献上一份爱心。连个粉刷的费用都要靠捐,教师的工资那就高不到哪里去了。所以么,一些“冰敬”、“碳敬”来自家长们的“孝敬”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老师们真的掌握着“生杀大权”的……每个班级里留级生的名额,总不会有人想去争吧?
小学毕业终于来到了中学,班主任是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女教师。个子不高,而有一点臃肿,脸上还有点婴儿肥。别看年轻,但是脾气可不小,我记得有一次晨读的时候没有认真朗读课本,结果被英语课代表告发了……她问我是否知错,我回之以沉默,就被她罚站到办公室,好像站了整整三节课才被“释放”回教室的……我到现在还没有搞懂,晨读真的有效吗?为什么要反复的读课文啊?上课前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消耗精力的,如何能在上课时保持状态啊?所幸的是现在的孩子们不用再经历这些了,市教育局出了规定了,禁止各个学校的“晨读”的做法了。但是孩子们却把晨读的时间都花到课外的“补习班”和“兴趣班”上去了……仿佛是“时间守恒”的定理一般。老师姓什么,我不方便说,但是她的名字中带了一个“伟”字,女生的名字中末字加“伟”的,好像还不多见。反正我是没见到几个……就切称呼她为“伟老师”吧。
我们的初中不是什么好的中学,当时我小升初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中考改革”。说是全面取消“重点初中”的评级机制,让教育资源公平化。原本需要通过考试分数和填报志愿的方式,被按区县和户口划分的方式对口入校。所以,不论是成绩名列前茅的学霸,还是垫底的学渣都会进入同一个初中……几家欢乐几家愁,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反正我是真的差点哭晕在厕所……因为我的户口在奶奶家,那个棚户区的学区正好对口一所“见习古惑仔培训基地”一样的初中。学风那个叫差啊,连授课的老师都有被学生揍的。我的偶像一直是“娇娇姐”,她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所当时名声斐然的重点初中,从此一路开挂。我如此努力认真,也是想进入那所学校,想像她一样能够逆袭成功。结果,连个机会都不给……爸妈急中生智,临时把我的户口在小学毕前考前转到了外婆家,这样我就能上另一个相对较好的学校了,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看和谁去比了。虽然学校不是很好,但是我们班可是“百里挑一”的“特色班+提高班”。首先看毕业的成绩,只有两门课语文和数学平均分都在90以上的孩子才能被考虑,其次……都要有一技之长,比如音乐、绘画、或者体育特长,入校前还要经过声乐老师的挑选,适合唱美声合唱的孩子们留下。于是,我们不但是成绩好的,而且最次就像我这样还要适合唱“美声”。也是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跟我一样疯玩了一个小学时期,还有人学大提琴、小提琴、钢琴的哦?因为我的那些同学都是公共楼房里长大的,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起老的棚户区不知道要好多少了,当然父母接触的圈子也比我们父母要优秀的多。自然对未来的眼界和认知,还有对孩子们的教育都要远远的好于和严于我们那里的父母了。刚进入班里的时候,我发觉和他们格格不入的,他们玩的和谈的都是我不懂的。什么书法啊,音乐家的,哪个牌子的电子琴好啊,最要命的是小学里老太太们教的英语明显不够看的么……人家都是“新概念一”都学完了,我还不知道什么是“新概念”?我们是一个地球上吗?那时,我隐隐的就感觉到了危机和自卑,因为除了语文拉不开差距,数学和英语当时我都是班级里倒数的,还要面对有些“尖子生”的冷嘲热讽……之所以不喜欢晨读,是我觉得这些单词课文我都烂熟于胸了,在家里每天晚上都读都背还默,结果还是改变不了被倒数的现状。于是……我有点心灰意冷了,当时还悟出一个道理,就是“南橘北枳”,离开了熟悉的环境难免会“水土不服”。在我停滞不前的时候,伟老师向我“伸出了橄榄枝”,让我不要害羞不懂的就去问她,“私人时间也可以”。我原封不动的把她老人家的话带给我妈,要说父母文化是低了点,但是非常善于听懂话中之意,于是非常支持地把我送去她家“补课”了。从初一开始每周末、周三打开补课,一直到初三上半学期结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老师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教授知识。半年的时间,我的英语成绩从倒数的前五,一下逆转到了正数的前五……成绩好了,自然那些嘲讽的童鞋们就要客气了,因为他们也打不过我!我小学踢了三年的足球,可不是白晒得那么黑的,呵呵!很感激伟老师,她大致还算是个好老师,因为她在补课中传授的知识,在课堂上其实也全部说过的。只是在她那里做的练习的难度,要明显得高于学校考试的难度而已。这也是我为什么敢于在初三上半学期就断了补课的原因,一方面是想给父母省点钱;另一方面我要把时间花到数学上。因为数学一直是不温不火的,不算好也不差。伟老师其实大多数时候,教的不是英语,而是“德育”。逮到机会,或者是她受到什么刺激的时候,就会利用上课的时间给我们来一次“深入灵魂”的说教。吓得我们鸦雀无声的,还身体要坐正,连动都不敢动。曾经有一个学期,我还统计过,在期中考试前,她老人家只教了三课,其他的课都是在考前一个星期里突击教完的。幸好我们班都是“书呆子”底子有一点,还有就是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在外补课或者上别的“新概念”课程的,照样我们的成绩是全年级组第一。
介于以上原因,伟老师更是有恃无恐地给我们上“德育”课。有一次因为我们班的一块玻璃被一个“小混混”晚上扔了块砖头给砸了,她在办公室一向曲高和寡的形态就被其他老师给“激将”了几句,回到教室那通说教啊……感觉她神志几乎崩溃的边缘了,真的是“一块玻璃引发的血案”了。暗指了许多事情,某女童鞋外校的不三不四地勾搭啦;某男童鞋是某校长的亲戚啦,平时挨批不爽地找人阴她啦;行得正要做得直啦,云里雾里地当时都不全懂的。唉……后来才知道她为啥要发那么大的彪?因为她……情商是负数的……直到现在都被我证明了两次了。往往心直口快的人,情商低但是没有什么坏的心眼,她也是苦口婆心地劝善金科。在传道方面也是毫无保留的,比后来过之而无不及的高中时代的老师们要好得多的多了。她呢,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来带领我们这个尖子班,还做班主任可见学校对她的培养和寄予厚望。但是她却用傲视群雄一览众山小的态度把其他老教师藐视了个遍……其实她的成绩中,也有我们的贡献不是吗?如果我们是个普通的班级或者是个差的班级呢?没有底子的白纸,她能够得到那么多的荣誉吗?教学相长也的道理,直到2010年毕业10周年聚会,她才领悟了……因为“出来混总要还的”,送走我们后,她被“寄予厚望地要证明能力”,好班谁都能带,有本事把差班带成好班……于是,她的第二届学生,都是“见习古惑仔和小泰妹”,她终于知道了她的能力的边界在哪里了……她也很硬气,选择了结婚,而且一结婚就移民美国了。她老公是一个美籍的华人,因为他是他们家里单传的唯一的男孩,在他的北方老家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家里就强令他的叔叔把家里唯一的根移植到**的花盆里去。他的叔叔在美国是开中餐馆的,花了大力气和金钱帮她的老公弄到了美国的绿卡。伟老师呢,也是出了名的向往美国。曾经就给我们在课堂上画了一个金字塔,怎么分的层我忘了,但是记得她说过“只有金字塔尖的人,才配去出国学习,然后留在那里。”的确,她通过朋友的介绍结识了她的“真命天子”。2008年,她第一次回国找我们团聚,那时还是QQ联系的,她已经是两个女儿的妈妈了。除了着装看上去比我们潮和“年轻化”之外,还更富态了,和美国的黑人妇女的体态有得一拼了。她说她嫁到美国后,就没有工作过,都是她的先生一个人的工资养家。她的先生是美国一家公司的“网管”。其实作为她的学生的我,听到她以不工作为荣,还是感到有些别扭的。因为我总觉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总得有个万世师表的样子吧?虽然不从事教育事业很多年,但也不该明目张胆不加掩饰的宣扬不劳而获吧?更何况,她的先生的收入在美国只能算个蓝领吧,连房子都是租的。没有不透风的墙,她先生的公司正好和我一个同学当时的公司有合作关系,一查就查到了她先生的所有情况。这些都是我兄弟私下告诉我的,当然我是不会揭穿她的,这样不太好,我毕竟是她的学生。那次老师带着她的小女儿来赴“谢师宴”,除了席间强调和回忆美好的中学时代,更是多喝了几杯。在某家嘴某高级餐馆出来后,指着“某臣一品”的房子,豪迈的说“当时这房子才一万一平,要是我当时回国买两套,现在也赚翻了!后悔当时我弟弟要结婚,我都把钱支持他了。”……沉默,我们都面无表情,我还在心疼账单太贵了,谁说的女同学不用埋单的?**,来了几个男生啊?我都没吃好吧……那个特色的彩色小笼包还省个她小女儿吃了……回家还得吃泡面的……这时,有个同学捅捅我“我记得,某臣一品的房子,刚出售时的价格好像是十万一平吧?她是不是指错了?”……“她说是就是吧,可能她说的是美元吧”我回答道。以上是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我参加同学聚会的事情了,第一次反正某些原因也是不欢而散,我提前离场了。这一次倒是一切正常了,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么。第一次发生了什么呢?死也不说,呵呵。反正我是不会再去第三次了,听说有过小范围的第三次了,有良心的同学也是有的嚒。关键是我工作太忙,收入不能和有财之士比啊……人家收个房租就把我一年的工资给收了啊,哈哈哈……没什么好抱怨的,至少我也不是没有房子住,也照样结了婚生了子,还有个爱我如命的漂亮聪慧的夫人和健康豁达的父母,感觉还是很幸福的。
以上两位老师是有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么,首先她们都是人,但是在传道这个基本的要求上是倾尽所能做到了大。至于后面的“授业和解惑”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当然我运气好,之后分别在高中和大学生涯里,分别遇到了达到“授业”和更高的“解惑”两个层次的好老师的。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层次越高的老师,其实是被我们最最忽略甚至都没有回报过的老师。您品您想,是不是这样的?我一生最尊敬和感激的我的大学的授业恩师,只是去探望她过一次而已,但她是我一生的恩师,是发自内心的崇敬和自觉的尊礼的。不但学术一流,人品和三观还是超级正的,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证明的。今后有机会,我会单独介绍一下两位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说来简单,实际做到太难,每个老师能做到其中一个,且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下去就是好老师。师恩深似海,我感觉是这样的,他们每一个人都在我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在指引我,引导我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虽然水平有高有低,过程还有的曲折蜿蜒的,但他们没让我失望过,谢谢他们!学生不才,至今没有让各位师长有骄傲的地方,但我也没有给他们丢过脸。祝愿各位老师健康长寿,出来埋单的事情就别叫上我了,她太能吃了……敞开了吃我都没信心能赢她,哈哈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