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伪满国”时期的长春 (4 / 7)
说罢,和京戏中小生甩袖似的,一抖右手似甩袖,再一扭头就回到自己的那张桌上和他同来的同事们自顾自的继续豪饮起来。那一桌子的年轻老师们早就笑得昏天黑地,全然顾不上什么为人为师者的斯文仪表尊容。
再看这两个老东西,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放下酒杯、把筷子一摔,起身吆喝来伙计结账灰溜溜走人了。小酒馆里立马叽叽嘎嘎笑声一片,店家老板慌忙走过来,连连嘘嘘,手指窗外,小声说:诸位还是轻点吧——别把那些二鬼子老黑“活驴爹们”招惹来。
我的亲娘舅回忆说,那天应该是1934年的农历二月二,恰好是龙抬头那天,第二天就是“伪满洲国皇帝的登基大典”。亲娘舅是和几位要好的同事本来约好去吃猪头肉的,可小酒馆里猪头肉卖光了,只好改吃蒜泥白肉和冰钓河鱼了。
最让我的亲娘舅愤愤不平的是当时的苏维埃**联盟共和国政府居然也承认了伪满洲国。他说,你不是自称是什么**国家吗?怎么连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没法和人家比——那么点起码的国际政治节操都不讲?那样百般讨好日本矬驴,还不是为了一已私利?
直到1957年,我的亲娘舅还说起过这件事,差一点就被打成右派。幸亏他有一位在县教育局当党高官的学生把自己的军功奖章和党证什么的全都拍在县高官的办公桌上,为我的亲娘舅担保,才算没把这顶能活活压死人的黑帽子戴到头上。
巴吉玛还和我说过这么一段:应该是1934年2月28日元宵节的当天,也是儿皇帝浦仪“登基”的前一天,两位曾经相交甚好的生意伙伴来找他,想在第二天约他一起去看看所谓“登基大典”的热闹,然后找个馆子喝顿小酒儿乐呵乐呵。
我的巴吉玛愣了愣神,一时不知该如何响应。琢磨琢磨才黑着脸说,我就不去跟你们凑这个热闹了。明儿个我和人定规好要谈一个熟皮货的买卖。
人家没看出眉眼高低,接茬儿热情相邀——把你约的人也请着,我们哥俩请客。咱一块堆儿热闹热闹呗。
巴吉玛又琢磨琢磨觉得不如把话撂在当面:“我可是不想拿着猴儿腚当脸儿去卖这么个丢人现眼的乖。”
“瞧,哥哥这话说的?这可是咱旗人自己的大好事啊,咋就成了卖乖啦?”
巴吉玛把脸一下子拉老长:“千万可别说咱是旗人。咱姓柯的旗人可舍不下这张老脸。”
那二位这才明白过来,心有不甘地悻悻离去。
打这儿开始,我的巴吉玛再没和这二位有过生意往来。甚至见了面连个招呼都不和人家打。
一直到1966年春末,这二位一起拎了一大堆东西专门跑到HR县六河小镇找上门来,巴吉玛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把脸色缓了下来,他明白,这是那二位怕我巴吉玛嘴上没把门的,到处乱说他们俩那点丢人现眼的事儿。巴吉玛没要人家送的东西,连口水也没给喝就客客气气送了出去,还对人家不冷不热地说,今天我家里有要紧的事,就不留二位了,我保证口边儿留德,请二位放心。这正街(读该)当巴间儿有家饺子馆挺好的,你们去那儿垫巴垫巴吧,不方便回去呢,饺子馆往西几步就有个小客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