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伪满国”时期的长春 (3 / 7)
我从小就认为我的亲娘舅非常了不起,虽然他的许多善义之举完全是由他的天性使然,甚至很多时候他在对对方的具体身份一无所知的前提下,甘愿冒了许多凶险,慷慨出手,自己却无怨无悔,也从来不把这些当成什么了不起的事,从不在人前背后说起这些。
我的亲娘舅还对我说过这么一档子陈年往事——
他就曾经在一个叫“仙客来”的酒馆里也遇上过那么两位遗老遗少之辈,都是五十岁上下的年纪,瓜皮帽后面也有那么个假辩子,坐在我亲娘舅对面的八仙桌上一东一西对着喝酒,一边喝还一边穷嘚瑟胡吹乱侃,开口闭口大清朝那时辰咱旗人如何如何威风,如何如何享福,现如今这满洲国又是咱旗人的天下之类。本来挺好听的京腔京韵不知道为什么听起来那么刺耳,比夏天晚上在你耳朵边上一门儿嗡嗡嗡的蚊子还隔应人。
我亲娘舅实在忍不住就过去笑嘻嘻地对他们说:“二位兄台,你们老祖宗二十万八旗兵勇连妇儒老弱都算上就敢杀进山海关,把堂堂大明朝军队打了个人仰马翻,眨眼就折腾进了北京城,轻取中原,愣是把朱家江山改姓艾新觉罗。如今你们这些八旗之后还有那个种、那样的勇气吗?二位当着日本人的面儿也敢说这满洲国是你们旗人说了算的天下吗?”
这俩老家伙猝不及防,受惊吓的兔子一样,卡巴卡巴眼睛,其中一位似乎感觉很不舒服,乍着胆子摆出一付瘦驴拉硬屎的挑战架式:敢问先生怎么称呼?
我的亲娘舅不卑不亢,立起身形退后一步,用纯正、标准的满(洲)族话说:在下某乃满洲老姓喀楚特氏,汉姓柯,祖上在旗——正蓝旗。
颇为讲究礼仪的亲娘舅连个起码的拱手屈膝礼也不肯表示,而是傲气十足——东北话叫牛逼哄哄地拍拍胸脯说道。
可惜的是,我当时没能把这些满(洲)话的音译记录下来,只好这样用汉语表达原意。因为我对满文也一窍不通。等到如今想到要把这些东西付诸文字,而我的亲娘舅却早已驾鹤西游极乐世界,再也无法向他讨教之时,却真个是捶胸顿足,悔之晚矣。
这俩老家伙完全是个懵逼过头的傻子相。显然,这本族老祖宗的语言他们根本听不懂,压根儿就没法接话茬儿,连个闷屁也不敢放。
我的亲娘舅弄出一脸夸张的模样,脸上的表情也马上变得极为夸张还有模有样的学起了京腔:哎哟喂,您不是听不明白自己个儿更不会说吧?二位自称旗人却听不懂也不会说咱们老祖宗的话?嘿!新鲜!**连脚巴丫子缝都透着新鲜,别忘了,这地儿可是在咱们老祖宗的“柳条边子”里儿——旗人的祖居发迹之地啊。
柳条边子,是清朝建立后,曾在东北其祖居之地用柳条设立的屏障。俗称柳条边子。清朝官称:“祖宗肇迹兴王之所”、“龙兴之地”。
那俩老东西面面相觑,似乎在说,咱哥俩今儿个出门没看黄历,这回丢人可丢大发了,怎么就碰上这么个倒霉催巴儿穷酸臭的主儿……
我的亲娘舅还是笑嘻嘻:二位爷的老祖宗实在是幸甚幸甚。瞧瞧这二位爷可真是啊——要多出息有多出息,你们老祖坟上冒青烟了吧?是不是坟头上还有老大老大一大片青烟日夜缭绕啊?
说着我的亲娘舅还冲着两个老家伙弯腰拱拱手,口中喃喃:在下领教,在下领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