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辽东小县HR城西——六河镇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辽东小县HR城西——六河镇 (2 / 5)
        巴吉玛说,那准是你贡舅舅出的主意,这样比较稳妥,是个好主意。若干年后,巴吉玛得知在他们一家离开(新京)长春的当天清晨,大批的日本人就秘密搜查了我家的“打牲乌拉山货栈”,十几个人悄悄折腾了一整天一无所获之后就悄悄撤了出来,交给新京(长春)的日伪警察。

        乘火车经抚顺到南杂木再徒步,辗转大约十天左右,巴吉玛、亲娘舅、舅妈和额娘到了那个辽东六河小镇恰好是卯时初刻,时在当年六月上旬,这是个阳光灿烂明媚清新的初夏清晨。小镇沐浴在一片恬静祥和、静谧闲适之中,清冽如纱的薄薄晨雾正在悄悄散去。这里应属长白山余脉。大片大片的丘陵与原始森林簇拥着这个辽东边远小镇,小镇恰好位于三座小山丘相对的夹角心中间,周围靠山的多是旱地,而靠近小镇东西部的三山夹角,距离丫道河较近的土地多是后来改造后较平坦的水稻田。此时此刻东三省正面临时代巨变前夜——正在到来的抗战胜利似乎和这里祥和静谧的一切毫无关联,这个辽东小县在满洲国日伪政权的眼中,似乎不被看重,尤其是日本人,当地人说,那十四年这儿很少见到真正的日本矬驴——当地百姓一直都是这样称呼日本鬼子。

        小镇东南半里多有条细长蜿蜒的小河,叫丫道河,枯水时一丈多宽,丰水时四丈左右,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很多。也是我童年嬉戏最多、玩耍最开心的地方之一。

        巴吉玛说,他们按额娘所说的在小镇上稍稍一踅摸就找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院落,基本是东北四合院的样式——没有影壁墙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一进院门就面对朝南的五间正房,东西各三间厢房。在每栋房屋一侧立起来的狗尾巴烟筒和立在院子正中的祖宗杆是非常典型的满(洲)族特点的山乡家居。

        在这一片黄土墙和金黄色稻草屋顶的低矮简陋的农家百姓建筑中这个青灰色的砖瓦建筑小群落里并不那么抢眼,多少有那么点鹤立鸡群的意思。院门两边果然有对醒目的汉白玉小石狮子。院内立着一根一丈五尺九寸的祖宗杆儿,杆顶的祖宗盒在金色的晨光中微微摇曳,离院外老远就看得清清楚楚。这些附属建筑物更显现出这户人家的与众不同。准确说应该是标准的满(洲)族乡绅式家居建筑。小镇上的人把这个院子称为“贡家大院”。富足、殷实却不那么张扬,是这个院落给巴吉玛留下最初的最初印象。

        巴吉玛说,我们敲院门的时候,已经是辰时三刻了(八点四十五左右)。给我们开门的是个五十岁上下的妇人。一身普通的家纺细蓝布裤袿,平底搭袢黑布鞋显得很是干净利落。人挺白净,说话很客气。额娘很恭敬地递上去一封信:您先看看这个。

        她草草打开看了一眼,脸色骤然一变,就小声说,你们几位先请进来吧。说罢还蹑着脚快步回到大门前,小心翼翼地推开一道门缝探头向外观察似的左右看了看。

        巴吉玛一家四口跟着她就进了院。过了没多一会儿,贡家巴吉玛就急匆匆迎了出来。他一眼看见我的巴吉玛稍稍愣了一下又端详端详,立刻就亲热的不得了。贡家巴吉玛动情地说,这眨眼一晃咱老哥俩儿也有几十年没见了。我的巴吉玛亲切回应说,这不是千里有缘来相会了嘛。巴吉玛说他注意到,贡家巴吉玛把那封信当时就很仔细地烧了。信上写的是什么也就成了一个永远无解的谜。巴吉玛说,我看到,你贡家巴吉玛的眼睛对那封信充满了珍爱与不舍,他老伴的眼睛紧紧盯着那封正在燃烧的信,眼里还含着闪动的泪珠子瓣儿。估计这老俩口子也是有很久很久没收到儿子的亲笔信了。

        从那一刻起,这两户人家谁都再没提起贡舅舅一个字。后来,我记事儿了,曾偶尔看到在贡家巴吉玛东里间北墙上挂着好几张一个小男孩儿的照片组合,一、二岁,三、四岁、六、七岁,十一、二岁不等。可我记不得是什么时候,这些照片又都奇怪地消失了。拍下这些照片的人在改革开放初期还健在,外号人称李照相。个子瘦瘦矮矮,梳了个大分头,脸色黄灰,有点水蛇腰。

        关于这一段经历,巴吉玛不怎么爱谈起,偶尔说说——也就草草那么几句。倒是我的亲娘舅和额娘经常在不经意间会说许多和贡家有关的陈年往事。

        巴吉玛一家刚刚到的时候,贡家巴吉玛家中正在加盖一个正房三间东西各两间厢房的小套院儿,就在原来院子的东南角上,是个院中院。之前这儿是院落中的一小片菜地。我们到了之后没多久,小院就建成了。贡家巴吉玛把小院的大门开在了院子的正南东头,与老宅院大门直线并排相邻。这个门是专门给我们的新家设计的。我出生的时候这个新建的小院尚未完全竣工。据额娘说,她的月子是在贡家巴吉玛家里做的。据巴吉玛说他曾经想给贡家一笔钱,可贡家巴吉玛却说什么也不肯收。

        这个新小院并不在贡家巴吉玛的原计划之内。原来是要做贡家巴吉玛的“度努隆里萨”(也是我的家族部落遗留口语,意为休憩或放置闲散杂物之处,没有准确表达原意的汉语对应词汇。亲娘舅把汉语释意为“闲雅居室”多了一层休闲与书写的内涵,贡家巴吉玛本意想用来读书写字作画及勤于金石之工稍带存放各类杂物的地方,开间比正常的民居尺寸略小。我们一家到了以后,临时改变了初衷也就形成了现在贡、柯两家现有共同居住一个大院且又各是各家的格局,这个院中院连通两家的是一道不大的月亮门。

        尕舅舅在这儿也就站了站脚,逗留了很短的时间就匆匆离开了。尕舅舅走的时候还是老规矩,巴吉玛什么都不问,他也还是什么都不说。

        贡家巴吉玛当时50岁出头,他比我的巴吉玛小二岁,属羊。那时,他的生意在当地名气说不上大也说上小,可却相当实在,在小镇东通往县城的公路边上有个规模不大的铁匠铺,除了打、换马掌之外还经营些马具类的皮具。在小镇那条八、九丈长的小商业街上还有一个“贡记杂货铺”,经营些日杂和大路皮货。在县城里,他还经营了一间算不上有什么规模的农业机械加工厂,一个百多平米的加工车间和几样极为原始简陋的机械加工设备,二十几个雇工,主要生产铸铁铧犁和一般普通的农用工具再有就是些大小铁锤、钢钎、撬棍这些普通的土木农用工具之类。贡家巴吉玛在小镇上的杂货铺正好缺人手,巴吉玛就在1945年9月成了这个小铺子的二掌柜,大掌柜仍由贡家巴吉玛兼任但他从来也不到铺子参与任何经营业务。巴吉玛很能干,把这个小杂货铺子经营得有模有样,当年年底一盘点,贡家巴吉玛非常满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