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辽东小县HR城西——六河镇 (1 / 5)
下面这些算是我本人的自述吧——
因为我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倘若没有这些自述,真不知道这个故事该怎么继续往下讲。
我在辽东HR满族自治县六河小镇出生后的十几年时光过得平平淡淡,毫无波澜可言。我亲娘舅曾经说到的就是——贡家巴吉玛、巴吉额看到呱呱落地后的我第一眼时的那种神情。两对尚未昏花但眼角却已经遍布细密皱纹的眼睛里含满泪水,双唇哆嗦着,老远就伸出手来,却既不敢抚摸碰触我,又极想亲近我。贡家巴吉额更是激动得不得了,她从看到我的第一眼起,就鸣鸣咽咽地啜泣起来。口中不停地哽咽着喃喃:太像了,太像了。简直就是从一个人模子里倒出来的……时间长了我似乎也慢慢有点懂了我亲娘舅的用意。
从此我得到了除了我额娘之外的两个家庭三位老人无微不至的疼爱和悉心照料。哪一家做了点好吃的都必有我一份。逢年过节,我一定会有两身新衣服。自家杀年猪不用说,贡家杀年猪会把我接过去吃上十天半个月,直到年根底下。
贡家巴吉玛每回都要叫上我亲娘舅、舅妈、额娘、巴吉玛,盛情邀请我们一大家子。我享有的特殊待遇是两套新衣服,包括鞋袜、小被褥、小裤头,布绵袜子,全套的。而当时乡下的小孩子是没有小内衣裤的。我的小内衣裤都是贡家巴吉额亲手裁剪缝制的。过春节放鞭炮,我得到的要比小镇上的所有同龄的孩子都多出好多,让那些左邻右舍的孩子们艳羡不已。小伙伴们眼中流露出的那种神情,让我从里到外得意满满。
尕舅舅在抗战胜利之前几个月,行踪被新京(长春)的日伪特工机构探得。在日伪反间谍机构核心人物的眼中,尕舅舅绝对是条“超级大鱼”,并正在布置针对他的秘密抓捕行动,贡舅舅及时传出了情报,巴吉玛一家不得不紧急撤离新京(长春)。
1945年初夏的一个凌晨,据巴吉玛回忆,具体时间应该在阳历五月末、六月初,实事求是地说,巴吉玛带着我的亲娘舅、舅妈还有额娘和尕舅舅仓皇逃离了长春,一路向长春东南,直奔那个辽东HR县一个叫六河的小镇,这个小镇位于辽宁HR县城城西仅仅六华里左右的路程。尕舅舅决定他独自撤离长春,然后在预定地点和巴吉玛一家汇合,当然这主要是尕舅舅出于对巴吉玛全家安全的考虑。
直到2018年年底这个辽东小县才通铁路。而在这小镇南大约二华里的地方却有一条日伪时代建了一半没有铁轨的铁路路基,就像一条僵死的巨蛇由东向西横亘在这片秀美的山川土地上好多年,像一条极难看的隆起的蜿蜒长条大刀疤。
巴吉玛和我亲娘舅、舅妈、额娘、尕舅舅分别在那天子夜后间大约一刻钟相继离开那个住了小三十年的家和店铺。来不及恋恋不舍,巴吉玛说,咱什么都不拿了,除了非带不可的。我额娘没有半点慌张,她很从容,笃定的神情好像她是要去走亲戚,打了一个随身的小包袱里面有她的几件常穿的衣物,还有几张能够在东三省内取现的银票(其实应该叫通兑通取的“满洲国”银行存单,可我的家人就是不这么叫。)
多少有点意外的是在如此紧张情势之下,额娘居然还要随身带上了一个破旧的铜盆,里面放着一个脏拉巴叽的破黄油布裹起的不大不小的包袱,再加一层新包袱皮包好,足有十好几斤重,巴吉玛接过来挎在肩上。
巴吉玛则带了尽可能多的现大洋。铺子里所有的东西全留下了,连一张皮子一根毛也没带走。店铺门口的大瓦缸里还剩有十七、八条待售的各种淡水细鳞大个儿活鱼。
不可思议的是1950年夏,**驻长春的一个军级机关通知巴吉玛去长春领回了那张“虎皮王”和亲娘舅的那个“话匣子”。他们是怎么得到的又是如何查找到巴吉玛下落,又是怎么找到巴吉玛本人的,至今也不得而知。
但却从接待巴吉玛的**首长口中得到这样一些信息,巴吉玛一家离开长春后第二天晚上,日伪警察查封了他们的铺子。封存了差不多一年多之后**军队被围困之前成了**军队的一个师部,长春解放后铺子由**接收并管理,是个师级的军属后勤机关。
他们约定当天凌晨,步行到长春(新京)南郊顺友大车店汇齐,这里若抄近路离市区较远的一个小火车站很近,然后再转乘火车向沈阳或抚顺再视情况取道直奔本溪东部那个辽东HR县一个叫六河的小镇。之所以如此仓皇逃离长春,是因为额娘得到贡舅舅神秘通知,尕舅舅已经被日伪特工盯上,并很快就将实施抓捕,我们一家当然也就难免被牵扯其中。亲娘舅说,这种消息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贡舅舅透露并且制定了严谨的撤离计划,巴吉玛一家撤离长春之后的落脚点是他自己阿玛、额娘定居在那个辽东小镇的家,而这层关系贡舅舅从来不曾透露给任何人,事先连我们家人也丝毫不知情,只知道贡家大概在辽宁东部的某山区小镇定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