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亲娘舅的教书生涯 (1 / 2)
我亲娘舅后来对校方表示,他不太想再兼门国文课。理由很简单,一门数学课想要教好是颇费心思的,更何况小学和中学的数学课程差异很大,而他又刚刚接手,再加上班主任的工作,他没有把握将这么多教学工作都同时做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满意。校方同意我亲娘舅的说法。但还是坚持恳请他在校方没有找到合适的国文老师之前,希望他勉为其难,先代一段时间的课。亲娘舅无奈,只好应允。但最多以半个学期为限。
1929年秋,我两位舅舅的区立中学预科班毕业后正式开学了。之所以先读预科班,是由于当时的正规完全小学教育尚未普及,多数是通过招生考试入学的,生源资质参差不齐。读了预科之后,再按实际成绩分配年级。
秋季到来,这哥儿俩按部就班读初一,可没分在一个班。这是我亲娘舅的主张。他们俩也表示同意。亲娘舅和他们俩约定,在学校只能叫他柯老师,不得其他。哥哥只能回家叫。他们兄弟二人也只能以学兄学弟相称,不能露出是本族宗亲的兄弟关系。
亲娘舅课教得最好的其实不是数学,而是国文。因为那位都尔年先生给他留了一个扎扎实实的国文好底子,后又入东北最好的教育专业师范学校深造,学习很多了现代教育理念,研习了科学的教学技巧,而他自己又擅长思考,勤于琢磨,他对国文教学早就有了许多自己的想法,只是尚没有付诸实践的机会。可他又不得不推脱一番。不是故作姿态,是必须考虑如何科学分配自己的精力,不仅要力争做到两不耽误,还要争取两科教学工作都要教得有模有样。
亲娘舅的第一堂国文课是在尕舅舅班上讲的。
亲娘舅没讲国文正课,而是讲“为什么要学好国文课”。
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了四个章节:国文的奥妙与弊端;古汉语与白话文;国文·古典与经典;国文与社会实际需求及特点。
由于亲娘舅是头一堂国文课,也是开学后这个预科斑的头堂正课,校长和本校的一些同行再加上县教育局业务主管部门的专员特意都来听课。
不光是三十几名学生听得如醉如痴,连听课的校长和同行及专员们也一样听入了迷。本来一个小时的课,我亲娘舅竟然讲了整整一个上午。我亲娘舅自己也为此兴奋不已,“我一开口就想也停不了了,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文思泉涌”。
课讲到一小部分,学生们中途不让停下来,校长默许。说了句“你们谁出外头就快去。贡先生如果能继续,课间休息就取消了。”
“出外头”,是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常用语,意思是上厕所。因为当时长春的室内水洗厕所只有日本人的住宅和办公地点才有,而多数中国人的住宅和学校等公、私场所只有旱厕。直到1939年前后,冲水的洗手间才渐渐普及起来。据说,长春是中国最早普及冲水厕所的城市,不是之一。
整整一个上午,居然没有一个人申请“出外头”。
这堂课从早上八点一直上到中午12点多,所有听课的人个个意犹未尽,连校长都带头鼓起掌来。
这一课,我亲娘舅名声大振。校长当场定夺:数学课你就不用再上了。贡考生就专门教国文吧——初一年级三个班的国文课全交给你了。
此后没多少日子,我亲娘舅又传出一件趣事:课堂上一个叫李玉富的学生不好好听课,在下面偷偷读《三国演义》,我亲娘舅上了讲台的第一眼就看得明明白白,他没有当场叫起李玉富,而在快要下课前所有同学都课文的时候悄悄来到他身边,放低声音问:闷头看什么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