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去了宽城子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去了宽城子 (3 / 3)
        家居改铺子修门面,添置家具,甚至包括铺子内的简易装修,都尔年先生样样都主动出手帮忙,成为巴吉玛极为得力的助手。这位都先生在人手紧张的时候,还自告奋勇做了力工,不光极有眼力见儿,干的力工活计——什么和泥拌浆呀、抹墙砌砖呀也都有模有样。

        这个小院儿的斜对面有个丁字路口,正好冲着当时在宽城(长春)挺有名气的寻常小学校。亲娘舅说,日本话里寻常就是普通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町室普通小学校。这个小学校是为那些满铁职工子弟办的,老师学生都是日本人。

        巴吉玛和巴吉额为此很是费了心思,那小院儿到手改建装修刚刚完成之后,这俩口子就站在院子中间,莫名地兴奋不已。巴吉玛说,咱还是前屋开店后屋居家过日子吧。巴吉额说,好。巴吉额满心欢喜,满面春风荡漾。

        巴吉额说,咱店里买买弄些啥货品卖可要重新好好琢磨琢磨、合计合计。

        巴吉玛愣了。巴吉额看看巴吉玛笑了:不懂我的意思?你看你咋就跟个傻狍子似的!我的意思是卖皮货打腰(为主)咱不变,这地场可比奉天冷不少呢,好皮货的买主儿应该更多,只不过咱再增加些其他的山货——什么蜂蜜呀松籽儿榛子核桃呀,再加上咱老家特有的细鳞鲜鱼、东北老山参啥的。这儿离咱打牲乌拉街多近便呀,那儿的这些山货不好卖不说也不容易倒腾到这儿。你说呢?就算是给打牲乌拉街里的乡亲们拉拉帮套(东北俚语:意为变换方式方法的助力、帮忙)也好呀。还有,别再在咱自己院里熟皮子了,还是另找个房子吧。我闻不得那股子生硝和草药混在一块儿的怪味儿。

        巴吉玛这回咧开嘴笑出了声,连连说,好好好。就按你这“索喀努依”说的办。

        巴吉玛告诉我说,“你巴吉额在咱老家——尤其是咱本家族三大姓里,可是个有名的美人呢!除了皮肤有点黑,那是要模样有模样,要身条有身条,要脸蛋有脸蛋。再说,你巴吉额的皮肤虽说显黑可黑得光鲜、亮堂、细粉儿(东北俚语,意为细嫩)!她还有个非常好听的外号呢——叫‘索喀努依’,发小们都说我艳福不浅呢。”。

        “索喀努依”是咱家族独有的老口语说词儿,意思是漂亮的小骒马。

        巴吉玛又特意说了句:除了东珠的生意咱不做,其它你说啥就是啥。

        巴吉额感受到巴吉玛细腻的体恤,她喜滋滋地笑了:走,我弄点嘎玛(东北俚语,在这里专指下酒的小吃类菜肴),进屋上炕咱俩口子喝点儿——你把都先生也请来。巴吉玛这么说,不仅是采东珠的人越来越少更难采,还不太好出手,更深的一层是怕引起巴吉额的伤心往事。

        巴吉玛的新店名是他自己起的,叫“打牲乌拉山货栈”,刚一开张生意就火得不得了。尤其是细鳞鱼的生意,城里不多的几家酒店饭馆都和巴吉玛定货。买家定货最多的是一种叫重唇的鱼、鳌花(也叫鳜鱼)和鲟鳇,重唇因其鱼嘴双层似两个嘴唇迭在一起而得名、俗称虫虫的冷淡水细鳞鱼,这种鱼在六十年代中期我也吃过,是本溪太子河野生的,那鱼肉又细又嫩,用大铁锅柴禾灶再加上东北土大酱一焖,要多香有多香,就是小毛毛刺儿太多。最讲究的一定要用太子河的河水炖。换水就大不一样,我试过,真是除了太子河的水,再好的水也不灵。再有就是鲟鱼和鳇鱼、魮鱼都非常受大大小小饭馆、酒馆的欢迎。鲟鳇鱼是早年间打牲乌拉街衙门由朝廷定规为清朝皇室上贡的珍稀贡品。

        那三张兽皮往铺子里北墙上一挂,就有轰动效应,不少人专门跑来看这三张兽皮。很快,貂皮生意就成了铺子的招牌生意,时间长了就有顾客问巴吉玛,怎么没见你的铺子有狐皮呀?巴吉玛绷着脸冷哈哈地说,咱家的祖宗神就是白狐神,咱能拿祖宗神的皮毛换几个破逼板子花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