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尕慎尤——我的尕舅舅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尕慎尤——我的尕舅舅 (1 / 3)
        尕舅舅的一切故事都是我从巴吉玛、亲娘舅和额娘口中听来的。这是我唯一一个迄今也从未见过面的外姓舅舅。但却是我心目中最最了不起的大英雄。可我真的说不清为什么尕舅舅的形像却如此清晰地镌刻在我的内心深处,且高大伟岸,不可动摇。

        尕舅舅比我亲娘舅小两岁,属鼠,农历壬子年1912年生人,他的具体出生时辰,我的家人没有谁知道。他的官名称尕慎尤。

        尕舅舅的祖上满(洲)族老姓葛依克勒,其汉姓则均为葛姓,不知道为什么唯独这一支却偏偏姓尕。巴吉玛说,祖上传下来的说法是,他们的一位祖宗爷因在萨尔浒大战前后暗中与一位明朝汉军一位军爷的老婆私通款曲并有了孩子,而遭到族规处罚,被逐出本家,因其罪名特别吓人:战事中与敌方有暗中通谍之嫌。族中三大姓议定之后,还有附加条件,不可自取所改姓氏,他们曾自己想改姓为“戈”或“阁”,族中长辈坚决不同意,原因是与原姓氏不仅谐音且过于明显,容易引起误会。最后由三大姓氏公议,更改后的姓氏为“尕”。而满汉通婚则是多少年后的事,在满(洲)族还处在女真时代或建立后金政权早些时候,对这种事的处罚还是很严厉的。到了清末,尕家的老萨满曾经有意收巴吉玛的阿玛为徒,他的辈份——若从我的巴吉额那儿论,比我的巴吉玛的高两辈儿,可当时的年龄差距并不很大,尕家老萨满是打牲乌拉街方圆数百里名气最大的萨满。但本族中的所有长辈集体反对,反对的理由很简单,明面上是由于姓氏的不同,萨满教的崇拜神祇不一样,尕姓家族崇拜的是狼神,只好作罢。实则却是因为尕家祖上那段尴尬的往事。后来,巴吉玛的阿玛却还是偷偷跟着尕姓老萨满的嫡传后人学起了与狼的沟通交流之术,当然主要就是学狼语,一是听得懂;二是模仿其叫声,还要模仿到足以乱真。善于和狼打交道,是尕姓一族传承久远的真本事。我的巴吉玛也从中获益不少,还很有效补充了由于我的曾外祖爷爷向我的巴吉玛传授的《巴图鲁瞒尼》祖先歌中不够清晰、用巴吉玛的话说是有些地方糊里巴涂还不怎么“准称”的部分。

        这位尕姓族中与我们柯姓家族还有某种血缘上联系。我的一位巴吉额攸辈(奶奶)女性嫁到了尕家之前,我的巴吉玛按汉族的习俗本应以兄妹论辈,但嫁到尕家却又不得不按照其夫家辈份改称为大舅妈。这位女性长辈却并不是尕舅舅的母亲而是尕舅舅伯父的续弦,在我的家族部落中应称其为:“扎依勒姒”,所以如此论来,我当称其为尕舅舅,尕舅舅则称呼我的巴吉玛为叔叔。

        尕舅舅还是我巴吉额的超级远亲。他的额娘是我巴吉额远房的姨表外甥女。可我的巴吉额和他的额娘却从未谋面,这远房表亲姐妹没见过面不是什么稀奇事,何况这位外甥女了。用我亲娘舅的话说:不过在理论上的确是亲戚。可论亲戚总要讲个亲疏远近,若从巴吉玛这边排辈份,我还是应该叫他舅舅。

        尕舅舅的长相那真叫“嘎”!

        据亲娘舅和我额娘及后来贡舅舅的描述,成年后的尕舅舅身高应该在一米八十三左右。贡舅舅说,刚到宽城子的时候十六岁的尕舅舅也就一米七出头。体重大概也就在四十五公斤不到,体形体态属豆牙类,瘦长、纤弱。可仅仅二年多之后,这家伙的体形就明显高大威猛起来。离开新京(长春)的那年身高也差不多有一米八十挂零,体重差不多有六十公斤上下,比贡舅舅在1950年与他在台北街头偶遇时差不多,体形也有很大变化,主要是显得更加健壮结实了。用贡舅舅的话说——他的体形非常近似那个著名的古希腊男性雕像——掷铁饼者。

        尕舅舅眼睛很小,巴吉玛形容叫“细米儿刺”(刺在这里读拉的第四声,细米儿是指用高粱秸劈开后破成极细的秸条,意为就像用细米儿在肉上割开的一条很小很细的缝儿)——极像新疆维吾尔族人。一双藏在眼窝深处的小眼睛,如同一双鹰隼眼般犀利,巴吉玛说,一般没有人敢直视他的眼睛,能把你看个底儿掉似的,他如果就那么不动声色毫无表情地看着看着你,也能把你的冷汗看出来。

        额娘说她记得刚刚认识尕舅舅的时候,她喜欢叫他“眍眍眼儿哥哥”等尕舅舅再次回到长春(新京)来,她就称尕舅舅“细米刺哥哥”了。

        额娘还说,你尕舅舅有那么点结巴,有时候说话会说出一连串的某个稍微有点儿拗口的字,尤其是在与幼年到少年时期的额娘闹着玩说笑斗嘴的时候。

        最乍眼的是尕舅舅的大鼻子不仅挺直而且还非常高,高得不太像咱中国人的种。前额极宽且光洁明亮,双耳一对大大的耳垂耳廓,极肥厚,但刀面似的瓜条长脸上却没什么肉。最奇怪的是他的一双大手和一对大脚,与他的身高不怎么相称。他的大手可以一手抓起一把大石锁六寸见方的立面将其提起来。巴吉玛说,我的手抓上去连那把石锁最小的立面都铺不满。我是在若干年后才见到了那把早已残破得没了模样的石锁,并很认真地用手放在上面比划了一阵。十五、六岁少年的手放在锁面上,和一只鸡爪子放在较小的砧板上几乎没啥区别。脚就更不用说了,没地方买鞋,都是他额娘手工给他做。到了长春没人给做了,我的巴吉玛就帮他找了个鞋铺子给他定做。巴吉玛笑着说:“你尕舅舅的鞋做好了放在地上像一对‘小威虎’。”按巴吉玛的描述,我估算尕舅舅的脚至少也在四十六码开外。尕舅舅的下巴最有特点,长且翘,还有那么点兜兜齿儿。巴吉玛说,那是典型的长寿相。所谓“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说的就是这。巴吉玛认为尕舅舅身上的契丹族种长相特征是最完整的。这种情况不能说绝无仅有,却极为罕见。对相面多少有点喜好的亲娘舅说,“兜兜齿”是典型的长寿相。

        我真是弄不明白,究竟是贡舅舅像契丹人之后还是尕舅舅像契丹人之后?这两个舅舅的长相差距那么明显,一个那么帅气,一个颜值那么差,难道巴吉玛心里一点数都没有嘛?

        想来在巴吉玛深层的潜意识里凡他自己喜欢的本家族后代应该都像咱的契丹老祖宗,前提是他必须打心眼里喜欢。

        不过,说来说去,尕舅舅仍然属于那种无论乍看上去或是细细端量仍然还是属于扎进人堆里除了个头儿稍为有点与众不同之外一点儿也不显山不露水的主儿,他的怪一定要细细打量、细细琢磨,多打量多琢磨才会感觉出他的怪究竟怪在何处,这是我额娘的说法。可给我的感觉,尕舅舅的颜值应该是负值。

        尕舅舅后来在台湾的经历说明,他的大高个子和一对大手大脚的确是他引人注意的显著特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