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我的曾外祖父与萨满原始宗教 (1 / 3)
严格讲,巴吉玛的阿玛是我们柯、葛(尕)、贡姓家族真正的最后一位职业萨满——也就是我的曾外祖父。这个称谓在我的家族部落遗留口语中没有任何记载,亲娘舅说“那只好依汉语的传统叫法——称为老祖宗或者老祖儿喽,但咱家却从来不称其为“太爷爷‘太奶奶’”之类。”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柯姓、葛姓、贡姓三姓家族对父母的称谓和满(洲)族惊人的一致,而且从巴吉玛、巴吉额的称谓上也似乎带有某些难以割舍的满(洲)族家庭伦理称谓的排序情结,这是否沿习了满(洲)族的语言或习俗显而易见,却不得而知其原因究竟若何。
在我们这个三姓家族部落,以住共有过两个职业萨满,一个是我的曾外祖父,另一个是尕姓。是位与我的曾外祖父同辈的尕姓老祖爷爷。而尕姓则是从葛姓中被迫驱离出去的另一个分支。将其驱逐出葛姓一族之前,这个三姓家族只有我们柯姓一个萨瞒,之后才特别规定尕姓亦可自行设一萨满并严格界定其尕姓及后代只能供奉狼为本家姓氏的神灵祖宗,但却不知道这和狐与狼同属“犬”科有没有必然关联。
巴吉玛曾经有过与他的阿玛——也就是我的曾外祖父学习萨满的经历,但却没学成。因为我的这位萨满曾外祖父在巴吉玛刚刚开始拜师学艺后第二年,大约在庚子年(1900年)冬月里就神秘失踪了。据巴吉玛说,他当时还刚刚过了7周岁,他的阿玛也就是我的曾外祖父同往年一样,每逢立冬节气,都会去长白山的原始森林里寻找长白山雪狐、火狐狸(从不包括其它狐狸种类)、狼、东北豹、东北虎及黑熊之类的大小猛兽,另外还有唯一的禽类——东北老鹰(学名红鹰)。向它们行祭拜大礼的同时将和它们进行一番人与野兽们的聚会及郑重其事的师徒对话。巴吉玛说,听他的阿玛亲口说,在我的这位曾外祖爷爷进山前十天左右就开始不停的日夜祈祷,在我的家族部落语言里有一个专用词:“盅御尔萨”意思是专指大型祭祀前的筹备期——“祭前旬”,阴历一般年份十天,润年十五天。
在这个称之为“盅御尔萨”的“祭前旬”里,我的曾外祖爷爷必须日日祈祷,大意是,请我们三姓祖先神灵长白雪山白雪狐神祗以众多猛兽王者军师之名转呈各位勇猛孔武的山林猛兽王者大神,弟子柯某即将以无比的虔诚前来拜祭。并期待与各位神勇智慧的猛兽神当面讨教并聆听各位师长对在下弟子柯某的教诲,某月某日某时弟子某某将在某处恭候,届时弟子柯某将奉上虔诚丰厚的祭品并拜以尊师大礼恳请赐教云云。
从进入祭拜区域起,那片区域往往方圆数十华里,祭拜者就要开始向那片山林区域不间断发出各种信息,给长白山雪狐神、火狐神的、虎神、狼神、熊神、豹神、鹰神的,致意那些祭拜者所期待被祭拜的各种猛兽猛禽神灵们。
我的曾外祖爷爷从那个时刻起嘴中就一刻不停的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他在模仿狐狸的叫声时就是在和狐神对话,模仿狼叫时就是在和狼神对话,模仿黑瞎子的叫声时就是在和熊神对话……这种人兽之间的对话一直持续。除了睡觉、打间(吃饭)之外,人与兽的对话片刻不停。而何时、何地与何种猛兽对话是很有讲究的,绝非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巴吉玛曾对我说过,有没有兽神们的响应阿玛并不知道,但他的阿玛心里却非常明白,一旦有了回应他就马上与对方同样的兽语应答对接。
和满(洲)族萨满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是我的家族部落是从来不会供奉、祭拜所谓“黄大仙”——黄鼠狼的。在我的家族部落萨满祭祀文化传统理念中,“黄大仙”属宵小之辈。除此而外,还有对“黄大仙”受到攻击时所释放的气味极隔应(东北民间俗语:意为厌恶),我的老祖先们是极为忌惮的,有闻到此气味当减寿数年甚至将自此为始多有倒霉运之说。
巴吉玛说,这样的对话绝不会是单方的,野兽们一定是参与其中的。但最后人与诸猛兽神是否面对面则他也说不准。但巴吉玛说,人和兽一样,有情感也就有亲密疏远。据他说,我的曾外祖爷爷告诉我的巴吉玛说,有一只硕大的雄性黑瞎子和他有很亲密的“私交”,每每在进入冬季前,我的曾外祖父一定会专程去见见它,还要陪它呆上几天,为的是帮它储存冬眠的必备能量,享用我的曾外祖爷爷专门给它预备“都的尤迟塔喇”——在我的家族部落遗留语言中是“熊饽饽”或“熊干粮”之意:用玉米面、高粱面、小黄米、猪大油、糖、蜂蜜和成面,再用煨火烤制或发酵后上屉蒸制而成。所有的祭祀专用食物在我的家族部落遗留语言表述中均为“忽瓦丢努”。
巴吉玛说每次都要带去整整两麻袋的“都尤迟塔喇”呢,估算其成品重量约在150市斤上下。还说那又黑又壮的大家伙吃起来就没够,曾外老祖爷爷每次到之前,那只硕大的黑熊就会早早等在那里。巴吉玛说,那个地方就叫黑瞎子沟,当时在长白山靠近高句丽(指朝鲜)一侧,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划给了朝鲜。他带着熊饽饽一到那儿,就面对山林大声呼喊:努尔哈嘎,努尔哈嘎。用不上一袋烟的功夫,那只体形硕大的公熊就会从白皑皑的大林莽深处蹒跚着摇头晃脑地跑到我的曾外祖父跟前,如同一只家养的狗见到久盼归来的主人似的,兴奋至极。
据我所知,努尔哈赤的满(洲)族语言本意就是熊皮之意,可这努尔哈嘎是怎么个意思,巴吉玛说他也不是很清楚,大概是我的曾外祖爷爷对那只雄性大黑熊私下里的昵称吧。
这个祭祀仪式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我的曾外祖爷爷要自己赶着一辆勒勒车(居)——木轮牛车,上面装着简易粗羊毛帐篷、各种祭祀用品,包括那些祭祀需要的三牲头、丢丢(意为类似汉人用的招幡杆子)、祭祀用的各种铜铁器具——“玛丢德阿”(阿读厄)、甚至还有早已冻成冰坨的烤玉米饼和粘豆包及冬季可在野外食用的各种食品之类。
巴吉玛说,我的曾外祖爷爷不仅从不会因此感到疲惫或厌烦,反倒会因此而长时间亢奋不已。尤其是他在和那些猛兽们对话时他认为自己已经得到所期待的某种响应的时候,我曾外祖爷爷常常会独自开心地对着白皑皑的、空旷的崇山峻岭与大林莽环顾八方手舞足蹈地哈哈大笑。其放荡不羁的肆意笑声在长白山的原始森林中回响,豪放的野性和神秘的原始宗教仪式感让今天的我想象无穷尽——茂密丰腴的原始森林、野性勃发的深山;一望无际动感的蜡像雪国,风呼雪啸漫天飞舞银白的冬季精灵;一个老人独自开怀大笑且在一顶简易粗羊毛帐篷前盘腿大坐自斟自酌,那该是怎样一幅生动鲜活、富有浓重的人间烟火气息却又充满原始萨满教远古意韵的生动国画啊。
我的巴吉玛是这样描述他的阿玛的扮相的:头戴一顶厚厚的狗毛茂盛的狗皮帽子,发际线以下全都被帽子遮盖得严严实实,如果天儿特别冷,狗皮帽子的周边和眉毛、嘴、都会带有雪白白的毛毛霜;开始祭祀,他会摘下狗皮帽子,在头上戴一个五彩布条头顶上热气蒸腾,脑门中间还会有一个铜制的长白山雪狐头像,身穿一件宽大厚实的翻毛羊皮大衣,腰间扎一条手工编制的牛皮辫绳,脚上是一双大大的雪白白的牛皮底毡毛大靰鞡。
数九隆冬的原始山林的准原始夜晚里,或伸手不见五指或偶有星月暗淡的微光,当然也一定会有星光灿烂或明月高悬。我的这位曾外祖爷爷独自端坐于粗羊毛帐篷前或某棵苍劲古朴的巨树下,屁股下垫着厚厚兔皮,啃咬着冰冻成坨的肉类熟制品或冻成铁疙瘩人干粮喝着冰凉刺骨的烧刀子烈酒,却依然不停对着山林模仿各种凶猛野兽的叫声兴致勃勃的与他心目中的猛兽神们对话。巴吉玛说,那是他老人家生命中最大的乐趣。
说真的,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那应该是怎样一幅生动古朴或恐怖惊悚的生动鲜活场景。
关于我曾外祖爷爷的失踪可以说更具传奇色彩。我的巴吉玛和许多族亲曾经在他神秘失踪后到山林里去寻找他的踪影,可到了他应该进行祭祀的地方,帐篷什么的东西都在,甚至连吃带喝的东西都原封未动,勒勒车也在,牛却不见了。牛轭、牛绳都好端端摆在雪地上。但却到处找不到牛离开的蹄印,更找不到曾外祖爷爷的脚印。有族亲说,那天晚上,曾外祖爷爷从未在这种时候这种地方见到过的长白山雪狐出现了,是它带走了我的曾外祖爷爷……寻遍了远远近近的原始森林,不仅找不到任何踪迹,甚至连被野物伤害了的痕迹也没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