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入九 难民潮的应对方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初入九 难民潮的应对方略
  余春秋作别了白衣服,还没到府里,门口就瞅见了张仲言和赵子平,见着余大人回来了,二人也很快的迎了上去。

  这些天张仲言与赵子平二人为了兴庆坊的改造工程尽心尽力,明显脸上苍白了不少,甚至头上还多了几根不属于这个年龄的银丝。张仲言作为主事,平日里整个舟山县的大小刑事案件大约都是他代为处理的,跟电视剧不一样,其实一县事情一天要发生不多,不可能每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县尊大人去处理,毕竟像张家丢失了一头牛,李家儿媳妇儿出轨这样的事情是没有必要麻烦县尊的,都是底下的各级乡长族长自己处理了。只有涉及到整个县级层面的事情,比如哪家刺史的亲戚打了哪位在宫里执事的公公的干儿子之类的事情,余大人才会去管管,毕竟这样的事情牵涉的关系很广,一个处理不好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想到这些,余大人倒有些感动,自己的这两个下属还是尽心尽力了。

  看到余大人冲着二人抹眼睛,以为是眼睛进了沙子,张仲言和赵子平忙迎上来,“大人大人,不好了,浙北行省的余杭已经被叛军攻占了,大批难民正朝着我们舟山县奔来。”余春秋一听,忙走进府里,直奔会议室,张、李二人也是气喘吁吁地直跟着。余春秋一拉一个吊着的索索,一幅隋阳王朝国舆图便从上落了下来,州县要塞都描的细致无比,他一脸严肃地转过身对着张仲言道,“老张,你来详细说说。”张仲言拱了拱手,走到舆图前,用一根指挥棒点着余杭道,“庆初四年四月十七日,叛军以余杭城内城防军运粮入库之机,联合内应一举攻占余杭,余杭知州魏大遒为叛军所杀,余杭县衙属官也都被斩杀殆尽,余杭百姓纷纷难逃,大批向我舟山县涌入,”他顿了顿,擦了擦头山的微汗,“截至今日,大约有七千余人涌入我县,卑下已经在城南孔庙处设置粥棚以临时救济。只是我县存粮有限,粮仓仍有粮食三万石左右,但需要朝廷下令方可开仓。”余春秋点点头,还在控制之中就好,就有办法去处理,他又问道,“朝廷那边是什么反应,可曾下达什么旨意,派遣哪位将军平此叛乱?”赵子平朗声道,“朝廷命令还未曾下达,估计地三日之后才会有旨意传来,毕竟朝中大人商量需要时日,这是一贯的。”余春秋无奈的扶了扶额头,都在叛乱了,京洛那些人还有心思吵吵吵,“浙南督抚朱大人呢?可曾有什么安排?”“朱大人下令我舟山县做好难民安抚工作,务必保证舟山港口和运河的安全,等待朝廷下诏”赵子平回答道。余春秋松了口气,没叫老子去打仗就好,要是喊我去支援啥的,我这一去不久羊入虎口嘛,不过这个舟山县地理位置这么重要,百姓富足并且又是囤粮重地,想必这叛军肯定不会放过的,看来还是要迅速做准备了。幸好,余杭距离舟山县还隔着千里之远,听说余杭城防军还在继续战斗着,周围乡勇也积极参与组织联防,看来这叛军想要快速攻入也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了,只希望那边的将官们能够殊死战斗,为自己争夺一些时日,不然自己这治下舟山县,怕是也要落入叛匪之中。

  他坐在会议主席的位置上,赵子平和张仲言也不敢打断大人的深思,只地静静等待,余春秋终于回过神来,他指着舟山县舆图的位置,道“下面我分布一下任务,”他用手指点着舟山的各处,一一说道,“首先,原定的兴庆坊振兴工程不变,继续按质按量完成兴庆坊的改建工程,其次,我县内的流民赈济工作仍然需要继续开展,我会命令库房迅速抽调一部分钱粮用于临时灾民区的建设,务必保证灾民情绪稳定,不会引起动荡”旁边的赵子平进言道,“大人,邻县各处都拒绝灾民入内以保证本县粮食存量以及城防安全,我们这样不加以控制,会不会.....再说,灾民里面保不准会有叛军打入的奸细间谍之类的。卑下以为还是小心为好。”看着赵子平忠心耿耿地劝谏,余春秋走过去把他作揖的手按下,“不用控制流民人口,只要没有带兵刃以及明显从事间谍活动,通通放进来,本老爷正用得到这些人。”他接着说道,“告诉捕头邢男,带着他那五百捕快给我加强整座县城的巡逻,各街各巷道设置路障,各坊清查坊民,成立联防机制,遇到不明身份人口即可扭送官府。还有,舟山县自今日起,实行宵禁,禁止夜晚各项买卖活动和其他活动,违令者抓起来关进监狱。”赵子平和张仲言站起来沉声道,“是!”二人又接着问道,“大人,还有其他安排吗?”余春秋想了想,突然又想到了一点,于是又道“将全县各大医馆的坐堂先生集合起来,成立一个临时医馆,药材也统统集中起来,这个事情可以慢慢去做,但是一定要安排妥当。”张仲言和赵子平沉声道,“卑下知道了,”余春秋摆摆手,二人便也退下办事情去了。

  二人走了之后,余春秋似乎被抽干了精神似的,瘫坐在椅子上。自己所采取的这些措施不过是一些软措施,关键还是要加强舟山县的城防,第一是军队,第二是自己县城内部可万万不能乱,他深深知道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道理,因此自己一定要做好后勤工作。舟山县是有城防军的,在舟山港口还有朝廷直属的一个大营的边防军驻守的,这些他都无权调动,唯一能够指挥的动的还是邢男邢捕头的那五百捕头。一群人抓抓贼没啥问题,但是要去打仗肯定不得行,不过自己靠着这五百人来稳定舟山县的内部稳定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他想着,门口传来敲门声,余春秋道了声“进!”进来的是穿着粉红比甲长袄的林念奴,她端着一碗参汤送了过来,身后的丫头小桃也识趣地将门掩了退了出去。“余杭那边乱了,好多难民来了咱们舟山县呢。”她轻声的说道,并吹了吹瓷盏里有寥寥热气冒出的参汤,余大人接过来,轻轻抿了一口,“是啊,开始乱了。”“但是听下人们讲余杭城防军正在反攻呢,在余杭城外打了个打胜仗,你不要担心,舟山会没事的。”余春秋冲着林念奴笑了笑,这丫头居然还会来安慰自己了,不错啊,有长进了。但是余杭城防军可是具有隋阳王朝最精良装备的军队,在城外遇到了由难民组成的连兵器都是竹竿锄头的乌合之众打仗,能打赢算不了什么。浙南行省民变多年,如今骤然丢掉了省会余杭,不会是偶然,一定是谋划良久的结果,城防军想夺回城池想必不会那么容易,一群蝗虫到了余杭这片富裕之地,怎么会被轻易赶走?况且,余杭那群叛贼将难民拼命往北方赶,明显就是想通过大批难民来恶心浙北这些县府,消耗这些县府的粮食和民力兵力,到时候攻打过来更能够摧枯拉朽,所以城防军在余杭城外拿了个小胜,的确没法让余春秋高兴起来。时间啊,时间,余春秋这时候需要的是时间,他正想着,额头上却传来一阵柔软,原来是林念奴见他额头上出了汗水,正拿着手帕给他擦拭呢。他一转头,正碰着林念奴低下头来看着他,两人瞬间都红了脸,林念奴收起手帕又赶忙转过身坐下,“那个,我见着你最近辛苦,出汗了对身体不好,你,你别多想,,,,”余春秋笑笑,“我能想什么,谢谢你啊,林姑娘。”他说这话发自内心,带着一些温柔,也让林念奴有一丝恍惚,“谁要你感激,你到时候能履行承诺让我回家就好了。”她说得极快,说罢又有些不明所以,只得拧着手帕,低低地垂下头来。余春秋见着觉得颇为好笑,一下子凑了她耳边道,“你这多大的恨呀,手帕都要被你撕成两半了。”林念奴羞愤不已,正欲争辩,又见余春秋正色地按住她的双肩,盯着她的眼睛,她又败下阵来,“你干嘛?”余春秋沉声道,“你要听话,这些天不会安稳了,不要轻易出门,”他又顿了顿,“实在要出门,喊小顺跟你一起。安全一些。”小顺就是门口守门的小厮,余春秋每日早上都能看到,毕竟那厮经常喊着“老爷出门了。”声音大的惊人,废话很多,不过胜在忠心。“知道了,”林念奴也抬起了头,“你也要注意安全,还有注意休息。”余春秋见着温柔的林念奴,有些不知所措,轻轻松开了搭在人双肩的手,又恢复调笑道,“哟,你关心我啊。”林念奴见他又是那副不明所以的样子,脸上又是一阵落寞,随后又是冷漠的表情,“随你怎么想。”她随即将余春秋喝完的瓷盏放到木制托盘里,摇曳着腰肢走了出去。余春秋听的门“砰”地一声响起,算了算了,你小腰翘,你有理。

  关于难民的安排,余春秋之所以不加以禁止,是因为他确实需要这一批生劳力军。建立灾民聚集区,便于将灾民统一集中管理,其次,通过对灾民进行人口登记和调查,便于灾民的统一调配,他的小算盘是通过提供灾民银钱和吃食来换取灾民为他进行兴庆坊、长河口堤坝以及锦山书院的建设,通俗来讲,就是避免“输血式”的赈灾方略,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既能够低成本的吸收到自己搞三大工程建设的劳动力,又能够解决这棘手的灾民安置工作,还能够将这些灾民,不管你是不是叛军奸细还是间谍全都集中到工程劳作中,每天给你精力消耗地筋疲力尽,让你上个厕所都费劲,你还有力气去探听情报?余春秋计划着,自己这三大工程都是实打实的能为百姓,能为隋阳王朝带来好处的东西,也能够加强自己对舟山县这一亩三分地的控制,这样一来,自己才能真正在这个地方落下根基,至于自己在钱庄里面的那些钱,实在不是不堪一击,倘若叛军攻入进来,不仅银钱保不住,没准小命都没有了,傻啊,余春秋,他有些干涩地笑道。到了这个地方,自己变成了另一个自己,自己仿佛做得也并没有那个“他”做的好,他揽财,他跋扈,甚至根本想不到太多,不用深谋远虑,但是他过的嚣张自在,但是为什么自己来了,南方就开始叛乱,北方北狄又开始频频叩关了呢?想不通的事情有很多,这就是其中的一件。

  天色并不晚,他背着手走了出去,小顺子正欲招手唤来轿子,余春秋道了声“不必。”于是小顺也就跟着他走了出去。街上的行人依旧很多,叫卖声,医馆,大户人家的丫头出来采买,燕子楼的姑娘们散发出来的脂粉味道,余春秋没有感受到这座城市一点点的紧张,尽管也会听到有士子商贾在旁边的富春楼酒家谈论,但无非是城防军加紧进攻叛匪,难民潮的涌入是商人发展的机遇之类的,他们相信叛军不过是春风一缕,阳光一束而已,起不了什么大动静,他们相信城防军,相信朝廷,相信舟山县,但是他们未必知道,朝廷那些大官们正在吵吵嚷嚷根本没有时间管他们,城防军节节败退,反攻只是骑虎难下,而舟山就如同砧板上的一块大肥肉,那些由无地佃农组成的叛军们,尽管春风一缕但也能唤来桃红柳绿,即使阳光一束,竟也能召出寸草群生,他们正是这么可怖。余春秋有些颓然,他正欲走开,又见着了一个熟人,于是又走进富春楼,找到那个临街的酒座,不顾形象的跪坐下来。“你居然会出门?”余春秋感觉格外惊奇,白衣服居然还会出来吃酒,以为他除了练剑,便什么也不做的。“你的舟山醉我饮习惯了,便找到了这儿。”白衣服举起小小的青花碎纹杯子,细细的饮了一口,“舟山也不保了吗?”余春秋拿着筷子打断了他,“谁说的,不是有我在嘛。”“你,?”白衣服笑着摇摇头,盯着外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表示一点怀疑。“我不行啊?”余春秋站起来,拍拍守道“我能行。”

  白衣服从袖口里掏出一块碎银子,轻轻地放在酒坛旁边,也站起来,“去哪?”

  “灾民安置点。”余春秋走了出去,混入人群中,白衣服跟在他的旁边,小顺也匆匆地跟了上去。

  宅民安置点,其实建筑地类似于军队临时驻扎的营寨,主要是按照余春秋的安排,分片呈切割状布置,饮食区与睡眠区以及排泄区分别用涵沟加以分开,同时尤其是排泄区的涵沟洒满了大量白色石灰粉,这是为了阻断疫病的产生与传播,同时为了安抚灾民情绪,余春秋还安排了城中大夫来进行诊治医疗,并且让张仲言和赵子平定期来巡视,一定要保证这近一万人的稳定。登上安置区的最高点,也就是一座建在安置区中部的塔楼,这近万人的临时营寨壮观无比,来来往往巡逻的军士,规则的涵沟和分布有致的临时木房,白色线条状的石灰粉,呈现出了一副倜傥的后现代画作。看来安置区没什么问题了,现在主要要开始的是锦山书院的兴建以及舟山县城防的问题了,而这些问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余春秋有把握能做好。

  白衣服见着自己旁边的这个与自己同龄的年轻人,组织了这样浩大的工程,这些人,这些营房竟然都是按照一个人的意志来排列组合,一个人竟然能够做到这样浩大的工程,他目光中竟有一丝疑惑,这真是一个人有趣的人。

  虽然他正在嚼着一根不知从哪搞来的狗尾巴草,而他的小厮,也学着他在嚼着,不过貌似没什么经验,嚼进去又一直呸呸呸地吐了出来。夜色降临,微风吹来,星辰欲坠,一点雨滴打到余春秋的鼻翼,接着噼噼啪啪打到他们身上,来自隋阳王朝的第一场雨,第一次打在了余大人的肩膀上。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