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初入八 运河边上的黑衣人与乞丐
不表余大人在与林念奴的亲密接触之后的尴尬处境,只道他从林念奴的口中得到一点儿灵感,即是林念奴口中的“私塾”二字。
不错,按照余大人的想法,解决兴庆坊留守孤寡儿童的方略正是来自于地球二十一世纪的他的母国的智慧,即为通过兴办教育将这些年轻人进行思想改造,类似于工厂制的方式培养一批基层骨干人员,这些人员将会是整个社会的基石。他突然想到了自己在来隋阳王朝之前的经历,双非本科生就是没有驰名商标的产品,而所谓的“311”、“785”的高校毕业生,虽美其名曰高材生,实际上也只是贴了驰名商标标签的一类商品而已。余春秋作为那个地方那个时代的一个文科生,深深知道所谓的“剥削关系”是多么的根深蒂固,这是任何哲学都会回避的东西,但是他到了这个所谓的隋阳王朝,他自己为了去得到一些改变或者是想试着去作为一个“不剥削者”,他想到了就在舟山县,重新开始来建立一所学校,嗯,按照这里的说法是“开山门”、“兴”之类的,也就是建立一所书院嘛。这样以来,既能够将这些精力旺盛的又处于叛逆期的年轻人牢牢控制在书院,避免整个舟山社会系统受到震荡,又能够免费获得一批具有潜力的追随者和生力军,甚至能够更加得到舟山县各界的民心,简直一箭三雕,何乐不为呢?
他于是费了好大的功夫,又趁着夜色清脆,无人打扰的时刻,拿来舟山县的舆图仔细观看,目光在城东北的玉山,城西的鲁山,城北的锦山不断的穿梭,但是他最终还是难以下决断,于是打算明儿个一早晨练完毕之后去实地看一看,顺便看看舟山县的地理实况。待到该想的都想的差不多了,他也实在脑子也记不起啥了,便也长长打了个哈欠,走到窗前,额,——对面厢房窗户前也有一颗漂亮的人头,是的,正是林念奴小姐,林小姐看到余春秋大人看到了自己,明显愣了愣,然后“唰”的一下整个脸都红了起来,抽起了窗支子,对面的纱窗一下子放了下来,遮住了她姣好的白玉一般的面颊和晕红的腮,余大人见罢,心中也是有些意动,也不管对面听得见听不见,只是挥着手喊道:“夜深了,林小姐,早睡身体好,不睡丑到老噢~”林小姐明显不愿意回答他,一米烛火很快就被吹灭了。余春秋笑着走回塌边,很快收拾好了衣物,也睡下了。
晨光涟漪,波及到海棠,杏花还未开红,桃花已经花蕊缤纷,余春秋早早的喊着“一二一”“一二一”的怪异口号在管家老钟习以为常的目光中穿过守门小厮殷勤开启的府门,又很规律地开启了自己一天的幸福奔跑生活。起得早的船客们已经开始抛锚,运河的远航波及很远,通过长庆运河可以直接北上,到达京洛,隋阳王朝的粮食正是通过长庆运河来保证的,而向南通过南通渠可以越过浙、苏行省,直到琼岛和南海诸国,所以舟山县的富裕一般来自于土地,一半来自于河流,所以在隋阳王朝有“舟山保,天下好”的古语。余春秋此刻看到的这些扬帆起航的大型航船,正是由舟山县衙出发,受征运粮南下浙南行省的平叛军粮,船上的旗子已经打了出来,明晃晃的黄底黑字旗,上书“粮秣”二字,周围的民船已经被隔离开来,特意为这运量船队开路,毕竟这是军国大事,耽误了可不是两三两银子的事情,而是实打实的掉脑袋,所以没人敢轻慢,船队浩浩荡荡的往运河至南下去,余春秋却是顺着运河往北跑,看到这样浩浩荡荡的大块头,也是颇为赞叹,但是看得久了也有些视觉疲乏了,毕竟他来自于地球的二十一世纪,没见过猪上树还能没见过猪跑?电视新闻里面的各种战船之类的乃至于航母都是常常能够见到的,这些木制嵌铁皮的大块头也只是能给他一点点新奇感而已。过了一会儿,他的注意力也就被吸引到了自己的跑步道上,原因在于,他经常趴的那颗位于姑苏小白屋门口的垂杨柳此刻被几个黑衣人给占了,他跑的气喘吁吁,累得不行,也不管那几个黑衣人大眉小眼地盯着他,跑到旁边另一棵柳树地下靠着,忙着喘气。
黑衣人的数目待到余春秋靠近了也才看清楚,一共七个,有两个正贴在姑苏小白的木门门口,随手带的明晃晃的刀啊也紧紧地捏住了,余春秋看着好笑,活像两个门神,不过黑黑的倒是颇为不应景。另外五个人中有一个人就站在余春秋平日里靠的那棵有些斜长着很利于休息的柳树边上,貌似是这伙人的领头的,因为他只蒙了面,并未带头巾,剩下的四个人站在他后面,不声不响的,在这早上怪瘆人的。余春秋跑过来的时候那伙人已经看到了,但是似乎对这个人并不感兴趣,尽管余春秋跑到离他们很近的这棵柳树旁边,并带着疑惑地目光扫视他们,他们也似乎并不感冒,只是那个领头的没有带头巾的中年人,冷漠的看了他一眼,随即又全无了动静。靠,什么情况,余春秋把袖口领了领,姑苏小白这丫对头来了?他倒不是很担心姑苏小白的处境,因为他早就看到了姑苏小白依旧捏着他的那柄他妈妈送给他的唤作“绿玉”的宝剑在刷刷刷的挥舞着,又上又下,又踹又跳的,仿佛丝毫没有发现院子外面的这一伙人,但是余春秋晓得,这货肯定自己屋外有这么一伙人在盯着他,因为余春秋跑过来的时候,姑苏小白的剑顿了一顿,目光朝他一瞥,随即又“piu——piu——piu——”地自顾自地舞起来了,余春秋白了一眼,算了算了,这货自己都不在意,我堂堂“今晚打老虎”也就不管了吧,他于是也抖了抖青衫,从怀里熟络地掏出了一只来时从富春楼掌柜那顺来的烧鸡,一坛包装精致的舟山醉,顺便拿了一盒小巧的梨花酥饶有兴致的吃了起来,有好戏看了,他想着。
当余春秋吃到第二根鸡腿的时候,院内的姑苏小白动了,他一振绿玉,身下的尘埃荡了一荡,他的身子便飘然的越过了院子和那一棵挨着五名黑衣人的柳树,潇潇洒洒地落到余春秋的面前,伸手将那一坛子舟山醉一剑挑上剑刃,又剑尖朝下,酒坛子又顺着剑的朝向急速下落,余春秋看着要落到地下了,“哎哟——”就要去抢,酒坛子又被姑苏小白一脚踢到天上,刷刷几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各自洒下一滴酒来,姑苏小白轻声一笑,剑刃抬起酒坛子,又以极快的身法去接那些洒下来的酒,这细微地如同微粒的酒滴就毫无疑问地轻飘飘地落入到坛子里,一滴不剩的发出了清脆的“嘀——嘀——嘀”的声音,好像屋檐下的雨滴如帘子一般落到了盛满水的水缸里一样。余春秋看呆了,他觉得这速度已经超出了自己理解的范畴,这这这,他站起身来,鸡腿还捏在手上呢,就啧啧啧地绕着已经细细饮酒的姑苏小白道:“白衣服,你这几招不错啊,有我当年玩儿天龙八部的风采,刚刚那几招叫什么来着?武当纵云梯还是峨眉分身术?”姑苏小白正欲说话,那几个黑衣人却没有再等了,最先前贴近院子茅屋门口的那两个黑衣精瘦汉子持着雪白的刀大喊着冲了上来,“慕容氏叛徒纳命来——”但是一回合不到,余春秋只瞧见姑苏小白淡淡地饮了一口酒,剑鞘微微抖动了一下,那两人已经躺下,还没等余春秋缓过神来,姑苏小白已经轻飘飘地放下了酒坛子,绿玉背在身后,一步一步地走到那个貌似剩下四名黑衣人的领头人的面前,余春秋也跟在其身后,只听得姑苏小白道:“慕容开想要的东西,不会自己来拿?你来还不配。”那人似乎有些说不出话来,但额头狠狠的鼓起又红了一阵,还是道:“姑苏家的东西果然在你这里,你竟然还敢用姑苏家的东西来杀慕容家的人,你,你好大的胆子,.......”他随即又顿了顿,“老爷和大少爷不会放过你的,你这个,叛徒。”
他恶狠狠的言语似乎激怒不了姑苏小白,因为姑苏小白自始自终就没有理他,当黑衣人缓过神来的时候,姑苏小白已经和那个捋起袖子正边啃烧鸡边走路的胖胖男子边说边走到了里屋去,只听得胖胖男子油腻的嘴说道:“你把那俩门神杀了?”“什么门神?”白衣服莫名其妙的回答,“就是那两个黑衣服,躺在那的那两个”胖胖男子捏着鸡腿指着躺在地上的那俩黑瘦兄弟,“这俩人刚刚贴在你家门上呢,不像门神蛮?”白衣服难得露出笑容,道“没有,只是打晕了,我不杀人,”油腻胖子点点头,走了一会儿,“哎,白衣服,刚刚你好像笑了”,“哦,是吗?”白衣服走进屋里,微胖油腻男也后脚跟进屋子里面去了。屋外的五个人听到这两人的对话,稍微露出一点点喜色,私人便也很快的找到那两人,探了探鼻息,对着那头领点点头,头领面色复杂的看了看空荡荡的小院,右手一挥手,四人分别抬着晕过去的那俩人很快地越过柳树,跳到附近一艘隐蔽的大船上,船体流动,很快消失不见了。
余春秋在窗子边上瞅了半天,见着人确乎离开了,便坐了下来,“走了走了”他舒了一口气,捡起酒杯又一口酒下肚。姑苏小白依旧平淡,举了举酒杯,“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他目光瞅着余春秋的胸口,余春秋讪讪地从里面掏出了一耙小型的手弩,“别误会,我给我夫人准备的,我今晚打老虎可不是浪得虚名。”余春秋的确是看着姑苏小白有些麻烦,想呆在那看看有没有什么帮助之类的,这柄连弩也是自己前几日做高脚椅子的时候,拖那木匠分别按照自己画的小零件做的,最后拼装而成的,也只有自己知道。姑苏小白拿着余春秋的手弩在手里玩弄了几下,随即放下去,“挺精巧的。”余春秋颇为得意,白衣服人帅不说了,武功还好,自己还好有点小知识他不知道的,他将手弩珍惜地又装回自己的胸前“不仅精巧,威力可也不小,你要不要,要的话我改天送你一把”姑苏小白摇摇头,他明显用不着这些校玩意儿。不过余春秋说得却是很真诚,其实刚刚若不是眼前的白衣服,他可能不知道早死了几次了,白衣服的威慑,轻功显露,过来喝酒舞剑,最后的共同进这院子,都是向那黑衣人显示他有能力杀死里面的任何一人,是让对方投鼠忌器,不轻举妄动。而他自己是根本不必这样做的,究其原因只是为了让对方不对这个吃鸡腿的“今晚打老虎”的余春秋余大人动手而已,余大人自然是心知肚明的。然而聪明人说话是从来不必说得过于清楚,就如同余春秋不会去问白衣服的家事,不会去问白衣服何为“慕容家的叛徒”,也如同姑苏小白只因为每天早晨的几面之缘会施展武艺去救余春秋余大人,所谓“酒只微醺,话只三分”说的便是如此了。
酒喝着喝着就见了底,本来也并不多,但是两人似乎却都有了醉意。余春秋盯着姑苏小白,“要不我们出去转转?”“何处?”余春秋掏出舟山县舆图,指着上方标了红色印记的三个地方,玉山、鲁山、锦山,道“我欲在这三个地方选出一个地方办书院,你觉得哪里要好一点。”白衣服听了此话倒是露出了认真的表情,他指着玉山道,“玉山山木苍翠,但崖深石久,难以交通,不利于书院弘文远播,”说罢又指着鲁山道,“此地历来为黑金(煤炭)供应之地,作坊林立,敲山振石,书院若立于此处,书声朗朗不复得闻。”最后他指着锦山,抬起头来对余大人道,“锦山风光秀丽,石蕴山晖,造化钟意,又有锦江东流注入长河,山涵养而深厚无边,水流动则生机勃勃,可为书院之用。”余春秋瞪大了眼睛,白衣服见他盯着自己,解释道“我小时候跟着阿娘去过这些地方,十分熟悉。”余春秋点点头,“哦,”听了白衣服一番分析介绍,自己倒少了一番功夫和折腾,于是就近拿了一支毛笔在锦山那块字头上画了个圈,“得嘞,咱们现在就出发,去瞧瞧这锦山春色。”白衣服听罢也站起了身子,起了身来,同着拿着画布的余大人走出了院子,直朝着锦山走去。
锦山位于舟山县正北,行走路线即按着运河一线垂直北上即可,舟山县虽是一县城不假,但是由于舟山县的种种特殊不同于一般县城的特殊优势,导致整个县城颇有着中型大城的感觉,余春秋与白衣服一路上走着有的没的聊着,多是些自己的事情,两人也就相互听着,彼此想着,不过随着走出县城的距离越来越远,余春秋渐渐发现运河边上的乞丐开始渐渐多了起来,从刚开始的一两个三四个,到后来十几个乃至于几十个几十个的小型聚集起来,这让余春秋有些警觉,舟山县境内涌入了这么多乞丐,他感受到了一种危机,这种危机感来自于作为地球二十一世纪本科生所受的教育,乞丐的主要成分是邻县的难民,难民的流动以及数量的不断增长让他想到了很多东西,传染、疟疾、不稳定的人心以及动荡,他转过去望着白衣服,白衣服也望着他,彼此的眼神中都有着深深的含义。
锦山如愿的登了上去,山水秀丽,交通也便利,是一处好的地界,只是当余春秋与白衣服站在高高锦山上望着奔腾的锦江水东流而去的时候,也看到了呈长蛇一样的扶老携幼的难民一波一波地从远方往舟山县涌入,他们或许目前并没有十分庞大,但是余春秋知道,战乱一旦发生,这条长蛇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粗,最后吞没这个安静的县城。
“安静的日子没有了。”白衣服望着山水百姓,目光沉静如水,“你打算怎么办?”他似乎早已清楚余春秋的身份,望过去,问道。余春秋看了看漫无边际的苍穹和即将衰退的夕阳,他举起手里的那卷标注有锦山的画布,有些怔怔。
“无论如何,先做好目前的事情。”
夕阳鸟外,春风山上,目断四天垂。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