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初入(四)晨跑与偶遇
隋阳王朝庆初四年春,舟山县,知县大人府邸。
当阳光的第一缕照到了县尊大人的府邸门口的花白狮子的额头上的时候,林念奴便起身了,依旧是收拾仪容然后跟着四个伺候丫头鱼贯进入余大人的房里请安然后服侍穿衣。但她今日跟着侍女进入了余大人的房间,却发现余大人的房间里面空无一人,被子也叠成了莫名其妙的方块豆腐模样,看起来还是十分精致的样子,林念奴一脑子疑惑,于是走出去问正在大堂里安排一天府里事宜的老钟,老钟躬着身子答道:“启禀夫人,早晨就看到老爷起了早早地,然后穿着青衫出去,说是晨练,对就是晨练。”老钟顿了一顿,然后确定的说。“晨练?”林念奴感到疑惑不解,老钟若有其是地答道:“就是锻炼身体的意思,听老爷的意思是,要环绕着运河边上跑上几圈的样子。”林念奴听罢也觉得颇为古怪,但生性淡泊的她也索性不去理会了,反正这厮昨天去兴庆坊的事情让她至今还怀恨在心上,便吩咐了老钟几句就转身回到自己房里。
晨曦并不是十分耀眼,对于在地球上有着晨练习惯的余大人来讲,这样的阳光刚好让他感到有些舒适,毕竟早晨的阳光还有这那么一股子新鲜劲头,总给人一种希望。他一面跑着,一面看看运河附近的点点街道和人群,感受到垂柳依依的柔美,又能体会到清晨来自运河边上的薄薄雾气带来的丝丝凉意,这令他感受到一种美丽和诗意。他跑过一间院落,然后又缓缓的后退步似的退了回来,院子里有一名身着白衣的青年男人在舞剑。余春秋对江湖大侠一贯有着特殊的爱好,特别是受到他在地球上某些武学作家的影响,对舞刀弄剑有着偏执的热爱,飞檐走壁之类的也多有想象过,不过近距离看到这样精彩的练习,倒是有点意思。余春秋于是便偷偷地斜靠在屋外的柳树边边上,左手搭了个凉棚,倒不是故意隐藏着猥琐偷窥,就是存粹遮一下视角,毕竟太阳晒着多有不舒服的感觉。屋内的男子剑术非凡,虽然局限于一室之内,但是剑光森森,速度极快,一柄长剑犹如雪白蛟龙一样缠绕飞舞,屋顶茅屋的枯草以及院落旁边的梧桐树叶子都发出了簌簌作响的声音,吟风作响,余大人都看蒙了。一套剑招之后,其人飘飘然右手执剑,背于身后,长吁一口气,“帅啊兄弟,”余大人骚包的声音打断了人家白衣长剑的氛围,那人一看余大人在房外柳树下靠树拍手的样子,余大人的手上还拿着一根估计之前叼在还没来得及扔的狗尾巴草,只是微微颔首,随即走入屋内,不复出现。余大人在门外趴着半天,左看右看,以为这些江湖高人至少应该学着电视剧里面说一声客气客气之类的话,或者请人进去喝杯酒水之类的,没想到这么冷淡。余大人讨了个没趣,“切,隋阳朝的人都这么冷漠蛮,不交朋友的嘛,怎么都跟林念奴那个丫头一样,还要不要人活了”便哼哼唧唧地又开始跑了起来。
屋内持剑的青年男子透过窗户看着在门外鬼鬼祟祟趴墙根偷窥的某余大人,眼神依旧冷漠,右手上的银针并没有急着丢出去,因为这并不是他想象中来追堵他的人,这完全是一个没有一点底子的普通人。他于是又翻身坐在自己的茶座前,斟茶,然后上举,缓缓地喝了一口,茶香润肺,他似乎又开始深思起来了,母亲,独孤家,还有小南。
余大人可管不了运河边上他偶遇的这位青年剑客在想啥,他反正累的气喘吁吁的,待到跑回府里的时候,天色已完全明亮起来了,整个城市也恢复了活力和热闹,余大人感觉到自己饿的不行,便大呼小叫道:“来人哪,来人哪”老钟急急忙忙跑来了,后面也跟着一群丫鬟小厮,林念奴也闻声而来。老钟道:“怎么了,老爷,出什么事情了?”余大人老脸一红,忘了自己现在是堂堂县令了,可不能再像之前一样口无遮拦随口大喊了,于是道:“那个那个,老爷没啥事儿,就是饿了,”他看了一眼,又瞅到林念奴那愤愤的眼神,“那个谁,林小姐是吧,快快快,给本老爷准备点吃食来”林念奴恶狠狠地盯了他一眼,转身扭头过去准备了,老钟也带着丫鬟小厮行了礼下去了。不一会儿,余春洲转到房里的时候,林念奴已经带领着丫鬟们把吃食布置好了,见到余大人进来了,丫鬟们站在后排们伺候着,林念奴也双手垂立着等着余大人落座。余大人感觉莫名其妙,“干嘛,早饭都不吃啊,都坐啊?”看着余春秋一副盛情邀请的模样,丫鬟们互相张望,忙跪下惶恐请罪,身后伺候的林念奴道:“老爷饿了肚子生了气也不必如此编排我们,没有伺候好老爷用膳吃穿是奴的错,奴甘愿受罚,只是别连累了其他的丫鬟仆人”余春秋一阵气苦,自己请他们一起吃个饭都能被理解成这样,也是醉了。不过看她们这样子,跟自己吃饭应该是绝无可能了,不过嘛,他瞧了瞧林念奴那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模样倒又觉得有些逗,便对丫鬟们摆摆手,丫鬟们如蒙大赦一般的出去了,还顺手把房间门也带上了。余春秋转过去,对着面前并不看自己而只盯着脚底的林念奴道:“绕过他们也成,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看和林念奴颤抖的身体以及抬起头来倔强及泪流满面的表情,余春秋颇觉好笑,他知道这妞又想到别出去了,他解释道:“今儿你陪本老爷用膳,那本老爷便免了他们的罪过”他说着努努嘴,示意林念奴坐下。林念奴听了这话,颇感意外,也没有扭捏,便坐了下来,拿起筷子但并不敢急着动筷子,她怕甚了这个看似憨厚的余大人,恐他又出什么奇怪的招数。只是对面的余大人似乎真的饿坏了,开玩笑,余大人心里想着,至少跑了七八公里的样子,这副身体还是素质差了点,要搁在以前,他能跑上个十来公里,看来得加油练练了,不然这身体也太逊了,支撑不了自己以后的幸福生活,毕竟那么多钱还存着还没花呢不是?他喝着稀粥,筷子夹了一口榨菜咬在嘴里,不过今天那个白衣帅哥的剑舞得确实厉害,改天找个机会再去观摩一波,不知道他还在不在嘞。他边想着脑子里奇奇怪怪的念头,嘴巴却也没停下,呼呼的吃的香的很。这边盯着他惴惴不安的林念奴听着他吃饭还吧唧嘴,对他的厌恶更多了几分,只是她早上确实还没有用饭,此刻看着余春秋吃的香甜,便也忍不住用筷子夹着菜,喝了几口稀饭。余春洲抬起头看了她一眼,林念奴俏脸一红,微微转过身去,讲嘴巴里的饭咽下去了之后,睁大眼睛瞪了余春秋一眼:“看什么看?”余春秋摸摸鼻子,拿着桌边的手帕擦了擦嘴,走了出去,留下脸色微红的林念奴继续喝着白稠绵密的粥。
书房内,余春秋正坐在不高不低的太师椅上和两个布衣文士交流,其中一个是张仲言,另一个是新聘的主事赵子平,这两人是余春秋在记忆力翻出来的舟山县衙内部比较有能力并且知根知底的人物了,也都是他的直属下官,具体职能则相当于他的师爷幕僚性质,平时出谋划策之类的。当然还有一位捕头名叫邢男,当时余春秋一听,吓了一跳,直嚷嚷要瞧瞧是怎样激情四射和自信心爆棚的父母能够给自己的孩子取这么个高雅名号,后来一看,这邢男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作为捕头五大三粗,只是面目刚毅,身材普通罢了,不过只是因为父亲姓邢,渴望自己夫人能够为自己诞下一个男孩儿,故在孩子出生前一刻取名邢男,幸好最终生下了男孩儿,如果是一个女子唤名邢男,余大人恶趣味地想象到,场面一度哈哈哈。不过此刻开会主要是商讨行政事宜,所以邢男捕头就按下不表。张仲言看余大人正和太师椅作斗争,便道:“大人,属下家里有一副上好的紫檀熏香梨木椅....”余大人摆摆手,“得了吧老张,今儿找你来不是为了椅子,是为了正事。”
他边说边从椅子上站起来,从旁边搞了个小茶几垫在屁股上,“再说了,你们这儿的椅子不都那样吗?看着是椅子,要么躺要么跪着,根本不能坐。”他招呼着张仲言和赵子平坐下来,指着面前的舟山舆图道,“我欲振兴此地,不知二位意下如何?”张仲言和赵子平定睛看去,“兴庆坊,”赵子平道:“此处历来贫瘠,居民多为贼寇及罪犯家属流落之所,民不堪教化”张仲言又道,“况且此处偏僻,离西市东市都有一段距离,道路也局域不堪,车马难以通行。”说着便用手捏着他的山羊胡须一脸否定的摇摇头,“如果投入钱粮,无疑是得不偿失。”余春秋白了张仲言一眼,转头望向赵主事,赵主事环顾左右,余春秋无奈地对着自己这两个幕僚道,“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唧唧歪歪搞个啥”赵主事拱了拱手,“方今天下局势不稳,老爷先前志向为广积银钱以得善后之保障,如今欲振兴兴庆坊与老爷意图不合,”他顿了顿,“况且,即使兴庆坊有了起色,万一他省起事风波蔓延我处,岂不是白费功夫。”余春秋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副身体的主人并不是简单的贪财,只是为了收敛钱财图谋身后事而已,也不是大坏之徒,不过作为一方地方官,只为自己不为治下百姓,也是不义之举,况且就算银钱千万,在战争大铁蹄下,岂有完璧之身?也罢,让我来帮你弥补吧!他于是清了清嗓子道,“两位先生的意思呢我大概是明确了的,只是本官近日来深思熟虑之后,有了跟先前不一样的想法。”张仲言与赵子平道,“愿闻明公高见”余春秋哈哈一笑,“之前迂腐,以为银钱保命,不知时代动乱岂是银钱可庇,刀枪剑戟富贵怎可能保?我为一方主官,保护治下百姓,巩固舟山海防城防,致力民生,齐聚民力,操练县兵,施肺腑之恩,收百姓爱戴,方能守一方平安,护自己周全,是也不是?”余春秋说出这番话的时候确实发自肺腑,这既是作为地球来的余春洲渴望的好官形象,更是余春秋这副身体本来做官的初衷,即使随着为官日久而泯灭了,但是仍有强烈的共鸣,自然具有无比的感染力和鼓动性。
只见面前的张、赵二人忙跪下行礼,余春秋连忙扶起,张仲言道:“属下为舟山数十万户百姓谢老爷恩德,替兴庆坊七万百姓谢老爷恩德,”余春秋感觉到莫名其妙,先前两人不是以困难相劝嘛,现如今又开始恭维支持,这转变也太快了吧。赵子平似乎看出了余春秋的疑惑道:“先前之所以劝谏老爷,是源于实施条件和现实问题而提出的,兴庆坊振兴非一朝一夕之功,所需银钱甚巨,非一朝一夕之功。此外,周围各县均有暴动发生,也却是实情,劝老爷保存钱粮,这是作为老爷谋士与幕僚的本职工作”他接着道:“之后蒙老爷真情相告,虽有夸张之嫌”余春秋白了一眼,老子那是直抒胸臆,说着踢了赵子平一眼,赵子平边躲边讲:“以为老爷是临时起意,没想到老爷志向远大,并且心怀子民,我等作为舟山县百姓中的一份子,自然明知困难也要全力以赴,这是作为舟山一份子的责任。”余春秋踢了赵子平这老货一脚,感觉说了这么多有点累,于是坐在太师椅上,晃了一会儿,睁开眼又道,“那个,你俩先回去休息了,拿拿具体的方案来,明天我们在这儿开个会讨论一下。”“开会?”张仲言和赵子平明显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并不熟悉,余春洲边推着他们们走边解释道:“就是开个会嘛,大家坐在一起喝喝茶分享分享观点之类的东西。”“哦,”两快近四十的人点点头,对着推着他俩已经出了府门的余春秋拱拱手,“我等明日一定准时来与老爷开会。”回答他俩的是消失的背影以及缓缓关上的府门。
二人相视一笑,背背手慢慢走着,一边闲聊一边走路,张仲言道:“你发现没有,老爷最近变了好多,感觉都跟换了个人似的。”赵子平接着话茬道,“谁说不是呢,不过老爷现在这样子我道喜欢地紧,不但对我们和善了许多,还真正的为咱们舟山县考虑了。”张仲言又忧虑道,“你说老爷是不是临时起意或者想到了什么盘剥的新法子......”赵子平摇摇头,“哎,这不可能,你我跟着老爷也有五六年了,我能感觉到老爷是发于真心的。”“但愿如此吧,”张仲言喃喃道,赵子平拍着张仲言的肩膀,“不管如何,仲言兄,你我还得拼尽全力促进此事实现啊,这可是利我舟山县百年的大事,是我等舟山官员的责任。”
张仲言击上赵子平的手掌,“嘿,全力以赴!”
庆初四年春的这个晚上,因为一个所谓的振兴计划,余春秋余大人忙活了整个晚上,而他的两个幕僚赵子平与张仲言也在为着似乎是余大人心血来潮的振兴计划而冥思苦想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崇阳坊、永昌坊等坊间更夫们已经敲了好几遍梆子,城防楼的士兵们换防秩序无比,整个舟山县是那么祥和美好,没有一点儿波涛。
而远在北方的永州,正面临着北狄的入侵,这些消息传来,舟山县的大人们也只当拿来不听话的小孩儿,当作谈资,毕竟这些离安详的舟山都太远太远,如同皇帝与宰相,虽然常听,但并不比几块金银和一顿富春楼的饱饭来得熟悉。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