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海军成果(1)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八十七章 海军成果(1) (3 / 4)
        以龙骨为例,一根三千石宝船龙骨目前需要两年多的时间处理,但如果调整工艺,摸索出更合理的处理工艺,相同的时间和木料,可以得到更好的质量。

        此外中国人舰船和西方舰船根本不一样,中国人建船除了用钉子,还靠榫卯。一旦使用榫卯结构,就可以避免木材伸缩带来的挤压和拉伸,因为榫卯结构的间隙允许这种变形,而完全依靠铁定钉死的木材结构,几乎不允许这种变形存在,所以就容易让木材应力过于集中而折断。

        最后是中国人的设计理念和西方不同,中国人的船舱内其实很多地方都是圆曲面,而且有圆形水密藏,圆形和球形的承压最大,所以中国人的船看起来就像是元宝,最开始船内趋于曲面,发展到后期船体为了更大,更安全,船型也趋于球体。

        所以拿西方的理论给中国的模式定调,那是耍流氓不讲理。

        不过郑和搞了这么大的船,可惜最后都让明帝国自己葬送,这要是郑和的宝船都给武装起来,一艘船怎么也得装五百门大炮,即便搁在今天,对付那些连海军都没有的三流国家,那也绰绰有余了。

        可惜明帝国下西洋,纯粹是去显摆一下,没有把海军建设和海上贸易合理结合起来,而且规模过于庞大,已经超出了当时明帝国的国力,加之只有支出没有收益,文官集团没有利益,解散舰队也是必然结果。

        所以发展海军不能一味求大,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而且沈云卿也发现,船也不是越大越好,太大了跑不快,太小了跑快了,但是火力输出不够,远洋利润就少。

        因此三千石船适合跑内河和中近海域,五千石船速度适中,运输货量适中,远洋性能更好,七千石的速度慢,火力输出虽然强大,但是民间财阀目前的财力要买一艘还是有些吃力,除非成本进一步下降,否则短期内看不到普及的可能。

        而且也许二三十年后,铁船都有了,蒸汽机上木船的计划也已经提了出来,目前还在论证,二三十年后说不定能造铁船,三千吨排水量根本就是小意思。

        船靠岸后,百官随行女帝登上甲板,由于没有载重,船舷距离地面得有三丈多,站在岸边莫名有种强大的威压。上到甲板后,视野突然开阔,给人以四平八稳的感觉。

        “爱卿,建造一艘七千石船需要多久?”

        “回陛下,要八年。建造一艘得要八年时间,一艘五千石船需要五年多。目前五千石船已经大量制造,这等七千石船还有两艘在建,除此之外朝廷没有新的订单。”

        “是因为太贵吗?”

        “不是,而是造多了会有财政负担,七千石船民间眼下买不起,而买船还不是花钱的大头,关键是养船,七千石的船太大,我朝可供停靠的码头就不多,出了我朝疆域之后,国外没有港口可供停泊,因此建造太多并不利于朝廷财政稳定。”

        眼下有个尴尬问题,就是没码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