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卷第十六章
林翠娥回到客栈,简单吃了点东西就睡了。可是,白天在桥头发生的郑大伯跳水,下午那救郑大伯的年青人在茶楼打死周义的情景,历历在目,使她无法入睡,她想到自己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一样,竟找不到投宿之林而叹息,想到郑春莲的如此遭遇,想到郑大伯如今有茶楼却不能归,有女儿又不能团聚,不免又增添了她的一份忧伤。她又想到那年青人叫郑大伯明日正午到桥头会面,他将给郑大伯一些银子,从那人的穿着就不像是富家子弟,又加上他下午在茶楼将周义打死了,也许现在县衙的捕快正在缉拿他,他现在连逃跑都来不及,明日更不会在桥头与郑大伯相见了。翠娥想到明日正午郑大伯在桥头白等那年青人的样子,郑大伯一定会伤心失望,想到这里,翠娥不免又同情起郑大伯来,翠娥起身坐于床上,从包袱里取出张员外送给自己的那二十两银子,打算明日正午去桥头,告诉郑大伯,这二十两银子就是昨日救他之人托自己来送给老人的,还打算告诉老人,收到银子后,赶快离开此镇,将女儿一同带走隐居它处,以免遭刘举等人毒害。
更夫敲了三更后,翠娥仍睡不着,她索性起床,更换了一身装束,并佩上了短剑,轻轻推开后窗,外面静悄悄的,她纵身跳出窗口,只见她一身青衣短打,腰束黑色宽丝绸带,脚套一双褐色薄底软靴,头上青丝帕束发,肩披黑绸披风。一会,她来到刘家高墙下,她四周巡视了一番,便一个鹞子翻身上了高墙,她拔剑在手,院内很安静,她悄无声息跳下墙,又沿着四合院转了一圈,最后停在二间耳房中央,在判断确无人后,她用食指沾了点口水,将窗上纸点破,屋内安静无声,她又来到另一耳房窗下,从屋里传来男女的轻微鼾声,翠娥正准备用刀去拔门栓,突然,从不远出传来轻微的脚步声,翠娥急忙收回刀,躲在一个拐弯黑角。这时,只见一个黑影来到窗下,窗内仍发出均匀的鼾声,那黑影靠近门口,从腰间拔出一口短剑,轻轻去拔门栓,不一会,门被轻轻打开,黑影消失在屋中。
林翠娥茫然无措,她不知这黑影是谁,来此何干?幸亏自己发现得早,否则,自己在屋中与那黑影人撞见,后果不可想象。林翠娥不知现是走呢,还是留下观结果,这时,听见屋内传来柜门的响声,紧接着就有人大喊:“谁?谁在我的屋里?”这时,那黑影一下蹿出了门,那屋里的人也快当,只见灯一亮,便有人大喊:“快来人呀,有贼进了屋,偷走了三封银子,别让贼跑掉。”
那黑影也跑得够快了,几下就蹿到高墙下,由于墙高三丈开外,那黑影到了墙下便停下了,他又退回十几步,然后大步向前,借着冲力,猛的一下纵上了高墙,便迅速跳出墙外逃走了。林翠娥从另一处越墙也逃走了。
翠娥又从窗口回到了客栈,躺在床上,她想,今天还是打算第一次到歹人家去取点银钱,不想竟被那黑影人抢先了一步,原先打算取得些银钱,就将张老先生的二十两银子留下,看来,明日还得将这银子拿去送给郑大伯了。
第二天还不到正午,林翠娥已把准备好的银子放在怀中,她来到桥上,郑大伯还没有来。翠娥故意在桥上漫不经心的散步,桥上人来人往,好像昨日这里没有发生什么,看样子,昨日那些围观的人,没有谁相信那年青人的话,因为,桥上的人,没有一个是昨日的熟面孔,过路的行人,沒有一人象是来看热闹的。
临近中午,一个年青男子匆匆来到桥上,他好像十分焦急在找什么人。林翠娥对他开始注意起来,很快,翠娥发现这个人就是昨日救那郑大伯的那年青人,今天他虽然换了一身装,但仍未躲过林翠娥的眼睛,他身穿一件浅蓝锦袍,腰系一根鹅黄宽丝带,脚上是一双黑色软底短靴,头戴一顶宽沿毡帽,虽然他底着头,面部被宽沿帽遮挡,难以看清全貌,但也能依稀看到他的轮廓英俊,神情飘逸,年约二十出头,使林翠娥感到十分惊讶的是,昨天他在茶楼打死了周义,他不但没有逃走,今日竟敢在此逗留,显然,他是守约来桥头与郑大伯会面的,林翠娥本想上前好心告诫他马上逃走,但她没有这样做。
不一会,郑大伯也来到了桥头,那年青人上前一揖道:“老伯,这是三封银子,你拿去将女儿带往它处,用这银子做点生意,你父女二人再也别回你们的茶馆了。”
郑大伯一见三封银子,说什么也不敢收:“壮士救命大恩,老汉终生不忘,这许多银子,我断不敢受,昨日那锭大银,已足够我用两个月了……”
年青人:“老伯,你一定收下,你没了茶楼,你和你女儿今后生活无来源,这三封银子可另开一茶馆,或做其它小本生意,你父女二人就不愁今后的日子了。听说周义已死,那姓刘的不会善罢甘休,你父女二人还是去别处好,切记,千万别回你原先的茶楼,周义暴死,官府和刘家会找你父女二人麻烦,最好你现在就离开这是非之地。”那年青人说完,还不等郑老伯回答,便将手中三封银子硬塞到老人手中,然后转身便走。
郑大伯双手颤抖着捧着银子,激动万分道:“恩人贵姓,家住何方?今后我和小女一定当面谢谢壮士之大恩。”
那年青人已走远,他回头摆摆手道:“老伯不必问我姓甚名谁,更不要打听我的住所,我只不过是途径于此,路见不平而为,我现有要事在身,必须马上离去,望大伯好生保重……”
林翠娥知道,他哪是要事在身,明明是命案缠身,尽快逃离才是上策。郑大伯仍呆呆站在桥头,双手捧着三封银子,目送年青人的远去。这时,林翠娥才发现,这三封银子是昨夜刘家被盗的银子,只有存入银柜的银子才是封上的,显然昨夜那盗者就是这仗义疏财的年青人。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陌生人,竟能铤而走险,帮助一个无辜的弱者,真乃一英雄也!翠娥在心中不由对那年青人产生一种敬意。
凡经寺庙,林翠娥都要进庙烧香祈祷,一则希望能在寺庙发现雪子燕的踪迹,二者求菩萨保佑子燕平安无事。这天,她又来到一个寺庙,庙的东面,有座千年石塔,它有十三层高,六角形,巍然矗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石塔四周有上千尊大大小小佛像,煞是玄妙神奇。善男信女,吹吹打打朝山进香,求神还愿,络绎不绝,香烟袅袅,仙乐阵阵,更把山中之庙显得仙山隐阁一般。翠娥也买了一柱香和一些纸烛,她跪在拜垫上,叩了三个头,然后双手举着签筒摇了几下,一支竹签掉在地上,她捡起竹签递给方丈,上写:中下签,若问婚姻总不遂,燕南巢北汝何之,不达吉祥休想问,记取东风穿柳枝,凶多吉少,寻人往南,人海茫茫,终难圆梦……林翠娥想再问详情,那方丈道:“这是天意,我不便多言,施主将自会知道。”翠娥只得出了寺庙,想到签上字句,甚是忐忑不安。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