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无闷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无闷 (1 / 3)
        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又另置一席酒菜酣饮畅谈。

        赵佶年九岁,自是饮不得酒,高俅几人便代其屡屡举杯。除了王棣,余者皆是饮了个“酣畅淋漓”,尤其是朱邛三人,许是心中有“鬼”,相继醉倒昏睡不提。

        遂宁郡王固然年少,却是玩乐好手,斗鸡走狗,促织蹴鞠,无有不精,偶尔还嘣出一两句市井俚语,真真不像一个皇室子弟。

        他最看重的自是王棣,言称王三郎的文章尽能倒背如流,更是对“三郎体”赞不绝口,他日定成一代书法大家。

        王棣有些矛盾。他看得出赵佶是真看重自己,也对,这位可是精擅书法的,物以类聚也好,见猎心喜也罢,总之这遂宁郡王对王棣绝对是另眼相看。

        席间,王棣与高俅并无太多言语交谈,对方只语焉不详的提了两句,大抵是说苏轼将他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而后王诜举荐与遂宁郡王。

        这便对了嘛,历史车轮兜兜转转、弯弯曲曲,仍是会回到原本的轨道。

        这高太尉在宋史记载只寥寥数字,以“奸臣”论之,余皆不详,但野史却是有记录的。

        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挥麈录》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乃是曾纡,而曾纡就是曾布的儿子,他所记载的曾家发生的事情应该是可以信赖的。但是曾布婉拒了苏轼的好意。于是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于是高俅又回到了东京。

        王诜是宋神宗的妹夫,端王(徽宗)的姑夫,《宋史》中说,王诜虽然是堂堂驸马,但却是一个招蜂引蝶之辈,冷落蜀国长公主。公主后来郁郁而死,气得神宗在公主葬后立刻将王诜贬谪。不过王诜却是一个丹青书法的好手,徽宗在潜邸时,就常与之切磋,关系很好。

        《挥麈后录》中说,王诜与赵佶在等候上朝时期相遇,赵佶忘了带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了一下鬓角。赵佶用后对王诜说:“这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可爱”。王诜回道:“我最近做了两个,还有一个没用过,稍后就派人给你送去。”晚上,王诜就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碰巧,赵佶正在园中踢毬,高俅便站在一旁看,露出不以为然之色。或许是赵佶注意到了这个小厮的神情,便问道:“你也会踢吗?”高俅倒也年轻气盛,回答说能。于是二人对踢,高俅拿出全身本领,将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甚合赵佶的口味。赵佶大喜,当即派人传话给王诜:“谢谢你给的蓖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高俅于是变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

        如今看来,高俅到底是攀上了高枝。不过,遂宁郡王仍会成为端王乃至宋徽宗么?

        但愿不会。

        别看赵佶年龄不大,身边却已是有了几个亲信,席中除却高俅与杨戬,还有耿南仲及梁师成、李邦彦。

        好嘛,“北宋六贼”到了仨,难怪后人会说端王府是贼窝呢。蔡京、蔡攸、童贯之徒,纵恣于上;高俅、杨戬、朱勔之党,朋邪于下。啧啧,骂的好有水平哪。

        此杨戬当然非彼杨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