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节 (1 / 2)
“怨旷天上星多月弗多,世间多少弗调和,你看二八姐儿缩脚困,二十郎君无老婆。
别人笑我无老婆,破箩淘米外头多,好像深山里野鸡随路宿,老鸦鸟无窠到有窠。……”
深秋的芒砀山层林尽染,满目流金。但山风间或吹过,带走一片片红叶,飞舞飘零,平添一份萧瑟之气。樵夫粗野嘹亮的山歌,荡漾在这深山幽谷里,仿佛给沉寂的大山,染上了一份生机。
在山脚一个小村庄后,三里远的山脚背上,孤零零地伫立着一排三间瓦房。此时左侧那间房里的床上,躺着一个病人,床头坐着一个须发皆白的黑瘦老人,床尾立着一个年约三四十岁许的大汉。窗外飘进一阵阵山歌声,大汉笑对病人道:“十七,你今年已十八,再不找老婆,很快也会‘二十郎君无老婆’了。”他试图逗笑病人,显然没有成功。病人不但没有笑意,甚至连一丝窘迫都没有。他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疲惫而又倔强,一眨也不眨地望着屋顶的梁木,于外一切不闻不问。
老人的手一直按在病人的脉搏上,神情显得有些木讷。良久,他放开病人的手,故意长叹一声,说道:“唉,刘舜卿大人精忠报国、一生为民,谁知到头来,却为辽人所害,真是可悲可叹啊!”病人浑身一震,目光变得愈加怒恨。大汉悄悄走到床头,低声埋怨:“爹,十七都这个样子了,您老还刺激他?”
这房内的三人中,病人自是韩十七,而老人和大汉,却是他村里的重爷爷和猊叔——韩负重、韩猊父子。
韩负重不语,起身拉着儿子走到屋外,说道:“阿猊,十七的病情,你不太懂。总之,他的仇恨越深,对他越有好处。”略一思忖,又谨而慎之地道:“我稍后要给十七治病,周围须清清静静的。自现下开始,你守在禾坪的路口边。山下的乡亲来探视十七,你一概挡下去,就说十七一直昏睡不起,等过两天他状况好一点再来。还有,没有我的叫唤,你也不许靠近屋子!”韩猊见父亲说得慎重,连忙点头答应。
韩负重回到房内,在床头木凳上重新坐下。他动作慢吞吞的,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坐下之后,又拿起韩十七的手,轻轻地拍了拍,说道:“孩子啊,重爷爷知道你难受,身体难受,心里更难受。但你这般不闻不问的,却不是好办法。其实你若想报仇,也并非难事。不就是别人的真气在你体内作祟么?重爷爷有法子消除它。只要你用心听重爷爷说话,保准仍旧生龙活虎。”
**********
当猊叔逗笑一句“二十郎君无老婆”时,韩十七木然的脑子里,自然而浮现出小诃的倩影。他的神态虽然瞧上去丝毫未变,其实心里面,突然便感到沉痛为之一轻,欲见小诃的念头不可抑制的冒了出来,并且强烈得无以复加。小诃虽然不能言语,在他苦恼和迷茫时,不能温言相慰,但哪怕就是默默地瞧着她,他也能感到内心的宁静。他就奇怪自己为何当时舍得让小诃离去。然后,他又想起了那个奇怪的侍女翎儿,那个用略带醋意的语气,询问“哑女”小诃的奇怪的侍女翎儿。
翎儿明明是辽国郡主的贴身侍女,而且主仆关系相当不错。辽国郡主与他深深敌对着,身为她的侍女,理当也要对他恨之入骨才对。但在生死紧要关头,翎儿却为何不露痕迹地救他呢?她当时救他时,似乎跟他说了许多话。也许从那些话里,能解开她的奇怪之谜。可惜那个时候的他,沉浸在双重痛苦之中,身外的一切都忽略了。
翎儿为何要救他呢?她为何会小心地询问起小诃?她到底跟他有甚么关系?……这一切,或许要等到以后才能弄清楚了。
这时候,重爷爷忽然叹说先生遭遇辽人毒害之事。此事乃他内心深处,最不可触及之痛。他不由得虎躯一震,怒恨顿生。想起先生中毒,他忽然想到,假如他带着小诃在身边,以小诃医术之高,是不是就能解去先生之毒呢?此念一生,他悔啊,当真是世上所有的后悔药,都不能释去他心中的悔恨。
他转而愤怒地想:“老天,我与小诃分开,你明明已惩罚了我,让我饱受着与小诃别离的相思之苦!你却为什么还要因为这个缘故,让先生殒命?!你还有天道么?你还有公允么?你,分明是在跟我作对!”那日先生死后,他心殒神伤之下,偏激地困入行善与为恶的迷茫,此时尚未走出误区,愤怒一起,不免更进一步,不但仇视善恶不分的世间,甚而痛恨天道不公的苍天。
忽然,重爷爷拿起他的手,拍着说了一段话,里面一句“你若想报仇,也并非难事”,使得他的脑袋缓缓偏移,目光从屋顶梁木,转到重爷爷的脸上。
韩负重一向木然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这就对了!咱们韩家子孙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即使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所以,咱们韩家才有那桩百年重诺。十七,你身为韩家一脉相承的承诺人,更要秉承韩家祖风。刘舜卿大人不但是一个好官,而且有恩于你,在公在私,你都要为他报仇雪恨。重爷爷支持你!”韩十七料不到一向木讷本份的重爷爷,说起话来竟如此豪迈痛快,就好像江湖上快意恩仇的侠客一般。
他那布满血丝的双眼,禁不住由疲惫、倔强,全变得疑惑起来。
韩负重看着他的眼睛,笑了笑,宛若想起了甚么,自内心处发出一声长叹,说道:“孩子,你不必奇怪。重爷爷给你说一段韩家的往事。你听后便甚么都明白了!”说着,他的神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过了好半晌,才继续道:“韩家武功的‘醍醐灌顶’的弊病,你见识过你爷爷的痛苦,应该很清楚了。习武只不过强身健体而已,咱韩家都是平民百姓,甘于平淡,只要生计无忧,修习高强的武功又有甚么用?所以韩家子孙宁愿舍弃祖宗高明的武功,也不愿承受‘醍醐灌顶’之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