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公司化的工厂架构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73.公司化的工厂架构 (2 / 4)
        管机加车间的,也是矿机过来的一个车间主任,属于美美这条线上的,黄仲焕来了受排挤靠边站的。

        这人只有三十来岁,看着年青,却是从生产一线一步步干上来的,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过来,就拉来几个技术工人,都是过去跟他干的弟兄。

        有姚远在后面做技术支持,有这几个技术工人做骨干,剩下的所有人员,大家一起上阵,车间从电器布线到设备安装,进行的也十分顺利。只是他们缺乏现在的风镐、电锤、牵引机等机械化工具,大部分都要靠人工,大家吃不少苦头,累了一些。

        那时候的人们,还不像现在这样,有太累的活就等着机械来完成,没有对机械的依靠心理。自己**锤打地坑,靠人力移动笨重机床,在他们看来都是正常行为,所以也就没什么好抱怨。

        机加车间在一天天成型,另外两个车间需要的设备少一些,准备起来就容易多了,只敷设的主要线路,电焊、氩弧焊、气焊、卷板、裁板、折弯一类设备,价值不高,都买新的都没问题。

        虽然从矿机挖来了不少人,可这好歹的也是个设备制造工厂,需要的人数还是远远不够,只能从附近的农村招募工人。

        这些刚扔了锄把子的农民,从来没有进入过工厂,甚至好多连机加设备都没见过,图纸是啥玩艺儿都不知道,是无法从事车、铣、钻、磨一类需要技术的工种的,就是电气铆焊,他们也干不了。

        针对这个情况,姚远结合过去他见过的乡镇企业培养工人的办法,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案。他在帮小慧搞那些企业的时候,也曾经将自己这个方案运用到培养人才上,效果还是不错的。

        他不会像国企那样,实行师徒传帮带的办法。那样太慢了,再说他也没有那么多熟练技术工人。

        他就生产几样设备,这就决定了他的每一台机床,需要加工的产品样式不多,就那么固定的几件东西。

        工人用不着样样精通。你在这一台机床上工作,只要记住这台机床加工的这几样东西就可以。

        每一个工件需要加工哪几个部位,都加工到什么程度?不需要看图纸,记住工件就行。

        至于要加工到什么程度,你学会用给你的尺子就行。如果你连尺子都不会用,那你也用不了机床。这么笨的人,你还是找地方凉快去吧,别在我这儿给我耽误事。

        他这是把复杂的机械加工,转换成南方工厂不需要技术的流水线作业的形式。

        这个形式,不是他发明的,是后来的乡企,因为缺乏技术工人,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最有效的办法,被他提前给拿过来,用上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