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公司化的工厂架构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73.公司化的工厂架构 (3 / 4)
        当然了,这个办法就需要有懂行的技术工人在一旁监督,随时指导这些外行。

        姚远就把从矿机过来的,有限的几个技术工人用上了。让他们脱产,专门负责传帮带。每一个机加工种,都至少配备一个技术工人,他们不但要传帮带那些生瓜蛋子,还要负责产品的质量检测,出了问题,追责只到技术工人,不问下面,逼着每一个工种都必须出合格品。

        这就与国企正规的生产车间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技术工人,就自然形成了工厂的质量管理团队。

        另外一个团队,就是生产管理团队了。

        他不需要那么多管理人员,一个车间,有一个脱产的车间主任就够了,负责工期安排,工件调度。

        一个车间,每天需要交货那些产品,这些产品都在哪个工序,谁那里需要加快进度,那个工序需要为急活让路。就这么点事儿,还用得着整好几个来管吗?一个人足够了。

        而且,搞生产就得稳准狠,一个人说了算,不需要别人在后面胡说八道,也不需要各人考虑各人的那一摊,这才能在车间领导者脑子里,形成全盘计划,综合分析,得出最接近正确的生产安排。

        如果你做车间主任,连这点能力都没有,那你就不是称职的,换别人做就可以了。

        然后,在三个车间主任上面,他才社一个生产部长,负责协调三个车间的生产进度。

        剩下的财会、仓储、统计这一些功能,他就全部划归公司了。

        这样,生产功能就被完全独立划分出来,再不用考虑其他的乱七八糟,只安心保质保量地把产品干出来就行了。

        做为公司总经理的美美,手底下的部门就复杂了。除了从生产部门划拨过来的职能部门以外,为确保产品质量,就得有一个质量部,从每一个工件的检验,到整机总成出厂,都要通过质量部。

        而分布在车间里的那些技术工人,既要保证工件质量,又要保证生产进度,是受生产部和质量部双向管理的。

        另外,就是姚远说的,生产过程,不是一个纯粹的质量过程,还要考虑实用,不能因为无限地追求质量,而成倍地增加生产成本。

        这就是质量部的最终职责,保证产品到客户手里,使用中不出问题,同时也要尽量去降低生产成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