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六章 红色记忆 (1 / 4)
因着同姓的关系,王大富感觉和大司农特别聊得来,一路上,话几乎就没断过。
直到到了城外的烧瓷工坊,还有点舍不得下车,王浩足足唤了三回,才把神游天外的王大富给叫了回来。
王大富王大贵兄弟俩的工坊在苏州城城南靠近运河边的一处坡地上,四周都是良田,当初选择这处地作为烧瓷工坊,主要也是图的便宜又便利。
商贾做事,总是精打细算的,略为隆起的坡地,总要比良田便宜许多。
王家的烧瓷工坊除了几口瓷窑之外,其余厂房,都是清一色的红砖厂房,连石灰都没有抹。
自从前些年轮窑出现之后,传统的青砖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这种量大管饱,便宜又实惠的红砖。
虽然轮窑这东西目前还属于大宋官府的垄断型行业,但出产的红砖,早在数年之前就已经向天下百姓推广了。
所以,目前的这个轮窑,也属于官窑,其实说官窑也有点不大正确,确切的说,应该是国有企业。
基本上每个州府,或大一点的县,都会有一座小型的轮窑,打理这些轮窑的,也基本都是原来分散在各州府的厢军。
如今分散在大宋各地的轮窑,倒是给那些厢军重新找了一条出路。
一开始只是供州府作为加固城墙,修建水利等公用设施使用的,但后来,由于这轮窑的产转量实在太大,根本用不完。
于是又在各州府设立了砖榷,类似于茶榷,有官府出售砖引给商贾,再由商贾把这些红砖出售给大宋百姓。
不过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专门卖砖的商贾都是坐商,而且铺面也都就近设在轮窑厂边上,百姓们卖砖大多需要自提。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只是因为这红砖实在太便宜,便宜到只要动一下,这运费就会直逼红砖本身的价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