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圣心难测(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圣心难测(三)
        别看刘太后皇权在握,其实她的内心深处也颇不平静。她的心底有一件深藏着的无法为外人道的极大隐忧,一旦自己不在了,倘若皇上知道了内情,不知会掀起多大波澜,搞不好身后被开棺曝尸都有可能。越思越想刘太后愈发恐惧,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祖宗的礼法牢牢的束缚住皇帝!

        刘太后从辅助病中的真宗到走到前台“同知国事”已经十几年,权倾朝纲,自认对赵氏有功。趁着大权在握,必须及早解决这一身后大事,如何解决?

        效仿武则天,废帝,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后患,她也确曾闪过这个念头。但也仅仅是一闪念而已,这一想法极其危险恐不可取,看大臣脸色便知。范仲淹等人的上书,语言是何等激烈,在他们的眼里大宋国朝的皇帝只能姓赵。再者自己也确实没有认真想过这么做。虽然也有大臣暗中怂恿她做越轨之事,开封府尹程琳向她进献了《武后临朝图》,还有一个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七庙。

        面对朝中那些恪守礼仪的大臣的强烈反对,考虑自己精力、体力渐衰的事实,刘太后警觉了,最终,她将立七庙的奏书扔到地上,说道:“吾不作此负祖宗事。”她更要为身后的名誉地位着想。

        刘太后原是真宗皇帝的第三位皇后,她不是名门闺秀,而是蜀中的一个女乐,擅长鼗鼓伎艺。真宗做太子时,听说蜀女多才多艺、美貌聪慧,便让经常给宫中打造银器的工匠龚美寻找蜀中美女,龚美将十五岁的刘娥从蜀中带到开封,悄悄送入东宫。太子大喜,宠幸专房,不久为太宗皇帝所知,下令赶走刘娥。太子无奈,只得将刘娥偷偷安置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幸好没过多久,太宗晏驾,真宗做了皇帝,立刻将刘娥接入宫中。刘娥先为美人,再修仪,再德妃,至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终于戴上皇后的凤冠。

        其实太后也是个很守礼法的人,真宗晚年因中风不能理政,政事多由刘太后决断,真宗驾崩,她又垂帘同知国事,在她的治理下,国家安定,颇有功于赵宋王朝。

        但对内外左右之人始终约束甚严,不许越祖宗家法一步。

        她身边的侍女有人提到皇帝左右宫嫔簪珥华丽,我们可不可以也戴点好首饰?她警告这些侍女:“那是皇帝嫔御饰物,你们不能学。”

        皇叔润王的夫人李氏入宫见太后,诉苦自己年龄大了,头发掉得很厉害,请求能像大长公主那样得赐一方帕首护头,太后道:“大长公主是太宗皇帝的女儿,真宗皇帝的妹妹,这你比得了吗?”遇有这种逾礼之请,刘太后都以礼法拒之。

        此时的刘太后心中隐忧越来越重,且无法与人言说,唯一能吐露衷肠的只有杨太妃,可杨太妃除了安慰之言,再也帮不上什么忙。

        太后忧虑的,一是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却每况愈下,虽说心比天高,毕竟是力不从心。二是呼吁太后归政的呼声越来越大,新任秘阁校理的范仲淹竟敢上奏《乞太后还政疏》,疏中竟然这样写道:“今上皇帝春秋已盛,睿哲明发,握乾纲而归坤纽,非黄裳之吉象也。岂若保庆寿于长乐,卷收大权,还上真主,以享天下之养。”语言激烈毫不掩饰,刺激的刘太后**。

        幸好晏殊还算是自己的人,晏殊将范仲淹召去训斥一番,并将其贬出京城。

        既便遭贬,范仲淹仍然不服不忿,他顶撞晏殊道:“仲淹缪辱公举,每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反以忠直获罪门下。”

        第三个隐忧才真正是刘太后担心惧怕的,太后心中埋藏着一件瞒着当今皇帝的天大事件,这是最大的隐忧和后患,倘若没有这件事,早日归政乐得享几年清闲日子,哪里会有这许多烦心事。这几年来每每想到这事,就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但她始终不敢面对真像,果断解决。

        她想到自己以贫贱之躯母仪天下,一是靠自己美貌、魅力,二是天生有驾驭他人的能力和野心,凭借这两点,可说这一生中顺风顺水,宫廷之中虽然波谲云诡、刀光剑影,但凭借自己手段,身边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没有危及自身权力的忧患。她只是担心百年之后,这一隐情一旦爆发,不知会发生什么塌天大事,如何稳固自己的身后之事呢,可不可以再上层楼呢?不可以不可以,太后心里暗暗的告诫自己,非份之想千万要不得。

        陷入深思的太后,脸色渐如冰霜,宫内外一干太监、婢女连一声大气都不敢出。

        思来想去,既然众位大臣抬出礼仪要自己归政,那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也从礼法上约束他,不管自己将来在与不在,让他永不能跳出礼法的约束。

        那么,究竟从哪里入手呢?通观历史,在历朝历代皇帝之中,当今的皇帝可称得上是贤、能、孝、直,确实是当皇帝的料,好了,那就从这礼乐下手,在这礼乐上下些功夫,将小皇帝囿于其中,百年后才不致身败名裂。此子孝,性格有些懦弱,从不过激,正可以礼法约束他。

        皇上喜欢礼乐,总想要在这上面做出名垂千古的大文章,想将这词体堪比唐诗,听说他物色到柳三变这样的音乐人才后,有几天竟掩饰不住的高兴,重用柳三变掌管宫廷乐律是这位皇上的真实想法。

        哈哈,对不起了,就以这柳三变来说事吧。太后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侍立的太监、婢女才得松下一口气。

        这就得说刘太后这个人,的确应该在史书上予以肯定。她虽然有很大的权力欲,而且已经握有绝对权力,但她不像汉代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则天那样阴毒残忍,否则,宋朝到她这里也许就真的不姓赵了。或者,她失败了,她的“女皇梦”未能成真,那么两败俱伤之下,大宋朝必然经济凋零,国家动乱,元气大伤,肯定不会出现后来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盛世。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