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论僧(周一求票,拜谢!) (1 / 2)
(周一冲榜,第一更到!各位朋友请推荐票支持老何,今日先来三更,如果今天推荐票超过600票,明天继续三更。oM谢谢。)
路上,崔居听说崔向并不是陪他出家,不由地一脸沮丧,悻悻地不快,磨磨蹭蹭很不情愿的样子,仿佛受了多大的蒙骗一样。崔向直觉好笑,劝道:“你且好好想想,圣上已经严令天下,不许再颁发新的度牒,同时出家要经父母允许才可,你父母可曾亲口答应让你出家?这于理于情都不许,你想出家只是空想罢了。”
崔居虽然接受了崔向所说的无奈的现实,不过还是心有不甘:“那怎么办才好?我就想出家,不想考取进士,不想作官,不想学文……”
崔居今年十五岁,在崔向眼中还是一个孩子,有出家之心,他既不好劝阻,又不好多说,只好含糊其词:“九郎,听我一言,想要出家也并非坏事,不过现在时机不对。等当今圣上何时重新大开兴佛之门,到时要是你出家之心未死,我可亲自领你前往百丈寺受戒。”
“当真?”崔居高兴得手舞足蹈,“二郎,你认识百丈寺哪位高僧?”
“……”崔向差点噎住,支吾半晌,才吞吐说道,“反正,反正是四大班首之一。”
“到底是哪个?是首座、西堂、后堂?还是堂主?”没想到崔居懂得还挺多,还要刨根问底。
“都认识,行了罢?”崔向没好气地答道,心想,问那么清楚干什么,两年之后新皇才重兴佛教,不信你到时还想出家,恐怕连娘子娶了。
崔居只高兴得抓耳挠腮,一脸讨好地说道:“二郎,快给我讲讲百丈寺的建制,有多少僧人,有多少田地,有多少奴仆?是不是当年怀海祖师所立的百丈清规,还可约束百丈寺的僧众严守清规戒律么?”
说话间,二人穿街走巷,已经走到了袁州城最繁华的袁江路上。
袁江路宽有十丈,因临近袁江而得名。袁江穿城而过,两岸商贾密布,参差几百人家,虽远远比不上秦淮河畔的繁华,也自有小巧雅致之美,曾有诗描述袁江:永水清如此,袁江色可知。到家**坼,亦莫怪归迟。
崔向对崔居一心向往百丈寺颇为纳闷,便问:“城中有龙兴寺,城外有仰山寺,你又为何偏爱百丈寺?”
崔居一改嬉笑本色,换了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情,摇头叹息:“我大唐佛教大兴百余年,近十几年以来,泥沙俱下,许多高官权贵之中不得意的庶子,甚至是一些获罪的官员,各自买通祠部官员,办理度牒,假冒僧人出家,不但可以免除地税徭役,还可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的得道高僧。再加上各地官员和豪门大户崇佛,纷纷为寺庙捐钱捐地,结果导致许多寺庙拥有不下万贯财产,甚至还有许多寺庙,每名僧人都有一个奴仆伺候,哼哼,出家之人,当六根清净,不被物欲所转,怎能贪图红尘之物?如此寺庙,别说参悟佛法,连最基本的佛家戒律都无法遵守,我才不会到这种寺庙出家,平白毁了我的名声!”
这一番话,令崔向顿时肃然起敬,对崔居不得不刮目相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