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互补原理”看待社会热点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何用“互补原理”看待社会热点问题
  如果将量物理哲学的“差异原理”和“互补原理”推广到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那么每一个人都能在对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中找到这对双重性原理的应用,比如:技术、人才和资本构成了创新、创业经济活动的“三要素”,技术、人才和资本属于不同性质的经济要素,如果能将这三种要素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不同要素的融合、互补,达成“优势互补、三方共赢”的整体格局,那么“1+1+1>3”的输出结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产生创新、创业经济活动的“新动能”。比如:机器人和人、智能手机和人的大脑产生了互补性,在工业化时代,人们将身体的力量不能完成和难以完成的工作负荷交给机器,而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人们将大脑的智力不能完成和难以完成的计算负荷交给机器人和智能手机。不用担心机器人会取代人,尽管马云过,“三十年之后,机器人会成为《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人物。”“差异性原理”决定了机器人不是人,机器人按照人设定的程序来运行,而按照人的指令来运行的机器无论达到怎样的智能水平也只能是机器人。马云担心机器人取代人,而霍金担忧外星人消灭地球人,难道地球人在“未来简史”中会遭遇机器人和外星人的“双重威胁”?马云将“数据技术”时代的“机器人威胁”锁定在未来的三十年,而霍金将“太空技术”时代的“外星人威胁”框定在未来的一百年。最近,“心跳加速”的霍金修改了人类“出走地球”的时刻表,从之前的一千年修改为目前的一百年,这似乎意味着人类搜索外星人的“冒险活动”应当在未来的一百年、而不是未来的一千年取得突破。

  “变化多端”的霍金经常遭到科学人士的批评和质疑,将人类的“地球时代”从一千年大幅度地缩短为一百年,难道在今后的一个世纪地球人会遭遇外星人的频繁“光顾”和行星的毁灭性撞击?没有任何依据能够证明外星人对地球人正在迎接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时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证明外星人开始感受到地球人的“**”,同样没有任何的证据能够证明某个“虎视眈眈”的行星在未来的一百年会撞击我们的地球。将“新经济”、或“五个新”的概念引入经济模式的马云经常遭到一些民的责备和谩骂,责备他的人士认为,“五个新“和“五个旧”没有差异,没有突变,两种概念属于完全的“等效关系”,既然“新零售”和“旧零售”、“新技术”和“旧技术”等属于一个意思表达,那么“五个新”的提法就是多余的,“新商业文明”就不存在。实际上,互联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开创了一个互联经济的时代,从互联经济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商业文明。“全球买、全球卖”的新商业模式正在改变现有的商业和世界贸易的格局,我们可以用“差异原理”和“突变原理”来解读新旧商业模式的变化。由于两种商业模式的“等效关系”带来的可取代性,许多传统的、线下的商店、商场被迫关门,一些实体店和实体企业不堪经营成本上升的重负,在互联经济的冲击下遭遇“雪上加霜”的艰难处境。一些民和经济人士只看到互联经济冲击实体店、实体厂的一面,没有看到互联经济降低中企业经营成本的另一面,责备和谩骂马云等“电商大佬”的“搅局”行为,这丝毫改变不了实体经济的“窘境”,拥抱互联和实施“供给侧改革”才是正道,让工商管理部门降低实体店、厂的税费,让互联平台建立实体店、厂和消费者的交易渠道,实现互联经济和传统经济的互补、共赢,这是马云倡导的“互补模式”的本质含义

  如果理解了“差异原理”和“互补原理”在新商业文明中的应用,那么我们会推荐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等互联企业的“领军人物”来充当实体经济的代言人,让他们喊出,“我为实体经济代言”的口号,同样,在互联经济遭遇“严冬”的时期,我们会推荐宗庆后、董明珠、李书福等传统企业的“头面人物”来充当互联经济的代言人,让他们唱响,“我为互联经济代言”的标语。让做实体经济的人为实体经济代言,让做互联经济的人为互联经济代言,这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仿佛是互联经济破坏了实体经济,或者实体经济破坏了互联经济一样,两者的对立和“较劲”在最近的几年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好像马云、马化腾、刘强东对实体经济的衰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样。实际上,互联商业模式日益成为拉动实体经济增长的引擎,中企业和农户越来越依赖互联的销售模式。实体店受**价格的影响非常大,而电商务显著地降低了实体店的租金成本,广大消费者通过购获得了价廉物美的商品。不能实体经济的困局与互联经济的冲击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实体经济的“两大难题”——人工和物料成本的上升,产能过剩不是互联经济带来的,就像“假冒伪劣”商品不是互联渠道带来的一样。在电商务平台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商品,电商平台更容易追踪和寻找这些商品的来源和去处,实体店和商品直销模式同样存在这类违法商品,追踪和寻找这些商品的难度更大。为了打击“制假”和“售假”行为,应当寻求实体店、电商平台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相互配合,形成协同和互补的合力。

  互联经济的新商业模式归根结底是由技术和资本的结合带来的,资本和技术的融合性和互补性在过去的30年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中国在互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帮助中国的传统经济实现了“弯道超车”。资本和技术的融合性和互补性在未来的30年还将发挥更大的效应,取得更大的进展。阿里巴巴全球战略的“设计师”、未来互联经济的“瞭望者”马云对人才、技术和资本的融合和互补有极其深刻的认识,多次以“来来的30年”为主题发表演讲,他不断地提醒人们,人类在未来的30年将会从目前的“互联技术”进入“互联时代”,人们今天使用互联资源就像过去使用电力资源一样,或者在工业时代的电煤资源和信息时代的数据资源之间存在“等效原理”。人们今天不懂得使用互联和数据资源就像过去不懂得使用电煤资源一样。马云没有一个店家、一个店家的跑,而是一个地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跑,总在开拓新的电商疆土,而宗庆后则是一个经销商、一个经销商的跑,总在关注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的变化,两种商业模式在两位企业家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民乐意看到马云和宗庆后在商业模式上的合作,不一定将哇哈哈的饮料搬到上去销售,而是将“阿里云”的数据技术输出到哇哈哈。未来的企业家需要考虑如何将马云的“虚”和宗庆后的“实”结合起来,达成虚实之间良性互动的融合。

  马云认为,整个世界在未来30年的变化会超过想象,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他在多次演讲中指出,“第一次技术革命是体能的释放,是让人的力量更大,第二次技术革命是对能源的利用,使得人可以走得更遥远,而这一次技术革命是IT时代走向DT时代,是真正的大大的释放。”“我们其实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能源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资源已经不是石油,而是数据。中国是一个计算机的大国,但是,中国不是一个计算的大国,但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计算大国,因为未来的数据是一种生产资料,而未来的生产力就是计算能力和所有创业者的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我们在“马云语录”中感受到巨大的震撼性,本作者只是对“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两大时代的划分有些“心存疑惑”,两种技术形态的差异没有马云想象得那么大,能不能用“突变原理”来检验两者的差异还是个问题,如果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涵盖了数据技术,那么两种概念存在强的、完全的“等效原理”,我们不是从一个时代走向了另一个时代,而是从同一个时代的一个阶段转换到另一个阶段,即:从信息时代的IT阶段走向DT阶段。从电计算机转换为光计算机、或量计算机,这同样不是计算机时代的变迁,而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时代,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未来的30年,量计算机将会逐步取代电计算机。如此的理解反应了“者”和“听者”的互补,这种互补与哲学中的“解释学”取得了一致。

  在互联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之间既存在等效性的关联,也存在微妙的差异,我们可以用“等效原理”来理解它们的关联性,用“差异原理”来理解它们的差异性。当民认为阿里巴巴只是一家互联经济公司的时候,我们知道,马云是一个“技术能手”;当民认为腾讯只是一家互联技术公司的时候,我们知道,马化腾是一个“经营能手”,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融合和互补在这两家互联“巨头”的发展中都有完美的体现。既然目前最为流行的概念是“互联+”,本作者“不失时机”地引入了“+互联”的概念,那么根据“等效原理”,我们还可以创造更多类似的概念,诸如:“多媒体+”和“+多媒体”,“数据技术+”和“+数据技术”,“虚拟现实+”和“+虚拟现实”等概念,制造概念不是目的,在未来的30年,如何将互联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是人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提出的“互补原理”带给我们的启示。马云虽然没有过,“未来的教师是一个机器人”,但是他对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中肯的批评,“互联+教育”和“教育+互联”的概念只是教育模式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与教育从业者的观念有关,如何建立和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互补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这是值得教育从业者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

  (邓如山2017-5-10yywgs@163.)

  (Howtouse“plementary”tothinkaboutsocialhotissues)

  *v本\文*/来自\v\v/**\.Pi. ,新快无弹*窗**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