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北考察至梅岭 章老指导真带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昌北考察至梅岭 章老指导真带劲
        一九八五年五月上旬,南昌市教研室地理中心组,为了提高地理教师,实地观察的能力,组织了一次,从昌北的八一桥附近,一直到梅岭,野外地理的考察活动。

        这次野外实地的考察活动,对于像我这样,没有经过正规大学专业学习,没有参加过实地见习,以工代干的地理教师来,意义重大。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活动,弥补自己实践知识的不足。

        带队的老师,是市地理中心组的郭可让;指导老师,是南昌师专地理系的章文焕。我校的地理老师漆,参加过在江西师大,举行的中学地理教师培训班。我听漆老师,章老师是专门学习地质的,曾经留学过日本,学识非常渊博。这一回,我有幸能在他的身边,亲聆这位名师的指教,机会很是难得。

        参加活动的地理教师,来自南昌地区的各所中学。我们在那天的上午,到市教育局教研室,坐上了一辆大客车,这是市教育局专门准备的。我们从市教研室出发,过了八一大桥,来到了昌北便停下了。我们考察的第一个地点,就在八一大桥北侧附近地域。

        在这里,我们考察的内容,为第四纪现代河床堆积地貌、第四纪近代河漫滩堆积和阶地地貌、冲积性草甸土(稻田)及草甸地植物群落。

        章老师为我们讲解,赣江河床与赣江河谷的区别,赣江河床的不同沉积物,及其属于的地质年代。在八一大桥附近,还讲述了可见到的河床、河漫滩、阶地,在赣江两岸,主要土壤类型和植被群落。我们还特地到公路的西侧,一处的农屋旁,对这里因修村路,而挖开的丘剖面,分析了此处的地层。

        考察的第一个点,结束以后,我们上了车,来到了考察的第二地点——沄上村。在这里,我们分为村前和公路旁,两个地点来进行。

        在村前,我们实习了白垩纪红色砾岩,砾石成分、磨圆度、珓结物、碎屑物的来源,层理产状生成的年代,以及古地理环境;第四纪中更新世纹红土砾石层,组成物质层次纹的成因,与板溪群红色砾岩的接触关系、生成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第四纪红壤,剖面的观察素描;石英巨砾的矿物,成分和形成原因。

        在公路旁,我们实习的内容,为元古代板溪群的岩性产状和年代,以及樵舍——新建断裂代,及其所形成的年代。

        章老师为我们讲解,沄上的红色砾岩,是由哪些碎屑物组成?来源和属于的岩石种类,生成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这里是否为水平岩层,为什么会发生变形?纹红土砾岩层,所组成的物质,生成的年代,以及古地理环境如何?在红壤和红土的区别上,分析了表土、心土和母质。板溪群由哪些岩石组成,怎样形成和形成的年代,以及当时古地理环境的情况。板溪群形成后,所经历的变化。分析了雪峰晚期、燕山期的地壳运动,在这里所留下的构造痕迹。

        我们考察的第三地点,为李家村的后山。我们在章老师的指导下,实习了元古代晚期,石英脉矿物的成分、走向,以及成因与岗地地貌,形成的关系;千枚岩发育的红壤特点,可生产的主要农作物;灌木丛的主要建群,以及灌木利用现状和发展的方向。

        章老师为我们讲解,石英脉的形成年代,主要受哪种风化作用?风化物对本区地貌形成的影响;千枚岩风化物发育的红壤,与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之间的差异;灌木丛主要建群种和主要灌木,这种群落的形成,今后演变的方向。

        我们考察的第四地点,为汪家窑旁。在这里考察的内容,为元古代板溪群的岩性,层间构造、成矿关系;第四纪中更新世纹红土砾层,同第四纪晚更新世红土及板溪群,接触的关系;本区的地貌成因,及其属于的类型。

        章老师在这里,为我们讲解,元古板溪群的岩性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沉积过程的关系,反映了当时地壳运动,所具有的特点;元古板溪群层间,不同类型的构造,以及成矿条件;在板溪群地层,分析有没有地形倒置现象,有哪几种不同红土砾石层,形成的原因与所在的年代。

        我们考察的第五地点,是在梅岭山麓,南昌垫圈厂的后山。这里的实习内容,为混合岩化片麻岩的矿物成分,以及构造形成的过程,同千枚岩的比较;混合岩化片麻岩,断裂风化的现象;混合岩化片麻岩母岩(包括花岗岩混合岩),发育的红壤;亚热带森林植被,马尾松、杉林,常绿阔叶林等,群落的代表树种;木本及草本植被,主要经济植物资源。

        章老师为我们讲解,混合岩化片麻岩,由哪些物质组成,构造怎样,同千枚岩的关系和差异;这里的片理化麻岩,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同构造运动的关系;岩石风化作用的表现,形成的土壤类型;本区典型的亚热带植物群落,代表性的植物;从杉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经济植物资源。

        我们考察的第六地点,为梅岭山腰的管田打石场。这里实习的内容,为均质混合岩的岩性构造、产状,同混合岩化片麻岩、千枚岩的比较;均质混合岩中,断裂节理和石英脉。

        章老师在这里,为我们讲解,均质混合岩的岩性构造,同混合岩化片麻岩、花岗岩、千枚岩的关系和异同;在混合岩中,有哪些断层节理和石英脉;本区有什么矿产形成。

        我们考察的第七地点,为梅岭的北坡屋旁。这里实习的内容,为混合花岗岩的岩性构造,以及同均质混合岩的比较。章老师为我们讲解,混合花岗岩与均质混合岩,和花岗岩的关系和异同。

        考察的第八地点,为梅岭山顶的亭台旁。内容为,花岗闪长岩的矿物成分、构造成因、以及与混合岩类的区别;花岗岩风化、剥蚀情况和梅岭地貌类型。

        章老师为我们讲解,花岗闪长岩的岩性构造、成因,同各类混合岩的异同;花岗闪长岩,同各类混合岩的球状风化,是怎样形成的?低山高丘的地貌特征,以及成因类型怎样?

        我对花岗岩的构造,很是感兴趣。在梅岭山上,这种岩石到处可见,特别注意了观察和抚摸。它属于火成岩,是岩浆在地壳深处,凝固后形成的,纹理较为粗糙。这种岩石,质地坚硬厚重,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主要成分,是石英和长石矿物。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是岩块表层受风化剥落,棱角处最先消失。然后,一层一层的剥离。内部尚未被风化的部分,便呈球形,残留在地表。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