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梅岭山头作总结 材料珍贵表感谢 (1 / 2)
一九八五年五月初,那一天由市教研室组织,所进行的实地考察活动,对我们这些地理教师,帮助很大,填补了这方面知识的空缺。我们实地考察完毕,在市郊梅岭山顶的亭台上,一起集中研讨。由南昌师专章文焕老师指导,对这次八一桥至梅岭的考察内容,分为地质、地貌、土壤与植被三个部分,进行了讨论总结。这些实际的地理学知识,对南昌地区的地理教师来,意义重大。
第一部分,我们对本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在地质演化史上,从八一桥至梅岭的广大地区,于14亿年前的元古代,处在浅海古地理环境中,沉积了一套巨厚的夏理石建造,我们在地质上,称之为板溪群。
到前8.37亿年的雪峰运动晚期,南北向的挤压应力构造运动,达到了高潮。那时,全区褶皱隆起,生成了近东西向的形变。伴随着大规模区域的变质,生成了浅变质岩层。并在九岭复背斜核部,有大片混合岩,以及交代花岗闪长岩体形成。
在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本区地块长期上升,遭受冲刷、剥蚀而准平原化。我们将其通称为江南古陆,或江南地轴。
直到约1.95亿年前,中生代三迭纪末,燕山运动主要是大规模断裂活动,出现了梅岭隆起和南昌的断陷盆地。在白垩纪炎热干旱的气候影响下,南昌断陷盆地中,形成了红色砂砾岩层。
在3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末,喜马拉雅运动,使得隆起区继续上升;而断陷盆地内的白垩纪红层,则发生平缓褶皱。并且,在燕山期形成的古华夏系断裂带附近,产生了辉长辉绿岩浆的侵入体。
到新生代的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使本区的地壳仍有上升,形成了赣江河谷的阶地地貌。
从这里的地层情况来看,位于地质史上的江南古陆。基地为古代的板溪群,又叫双桥群。
200—300万年前,新生界第四系,有全新统现代河床冲积层——黄白色砂砾层;有近代冲积层,即上部为灰黄色的亚粘土、亚沙土层,下部为沙砾石层;有残积坡积层的黄褐色亚砂土,亚粘土夹岩石碎屑和石英砾石。
在上更新统冲积相粘土及砂砾石层,上部为浅层黄色粉砂亚粘土,有铁锰结核和铁锰胶膜发育;下部为黄白色砂砾石层。砾石的磨圆度好。在中更新统洪积相纹红土砾石层,上部为河漫滩相纹红土,蠕虫状纹清晰;下部为黄白色砂砾层,砂质胶结,分选好,层次明。
7000万年前的中生界白垩系,在武宁群河湖相红色砂砾岩中,有石英千枚岩及混合岩碎块,砂泥质胶结。
元古界前震旦系,距今14亿年前。在板溪群的横涌组,以千枚岩,砂质千枚岩及细纱岩为主,为浅海相泥砂质碎屑岩沉积,具复理石建造。
这里的侵入岩,系8.43亿年的雪峰期,是由南向北的岭交代花岗闪长岩体。属于板岩的是:部分混合岩化变质岩带,即灰绿至深灰色混合岩化片麻岩;这里的渗透——均质混合岩带,即与岩浆岩花岗岩类似的混合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的,是堇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带,即深灰至灰色堇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从地质构造上来看,有东西向的雪峰期板溪群,紧密线状褶皱。有北东向的华夏系,即燕山期欧阳村,至乐化断裂带,长约30千米;新建至樵舍断裂带,长约30千米。有北北东向的新华夏系购造,即板溪群,雪峰期混合岩,以及交代花岗闪长岩中,大规模压扭性断裂。
本区板溪群的矿产,有琳滤型褐铁矿和赤铁矿;在江西农业大学制药厂附近,此处石英脉中,曾经发现了铅锌矿;在梅岭区的混合岩和花岗岩,以及分布广泛的石英脉,是优良的建材原料。
第二部分,是分析总结本区的地貌情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