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教学细设计 大气环流为专题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点教学细设计 大气环流为专题 (1 / 2)
        一九八二年三月初,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努力,我完成了一篇教学论文,标题为《关于大气环流的课堂教学》。全文如下:

        关于大气环流的课堂教学

        大气环流的知识,是学习气候学的基础。在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压带、风带,是“世界的气候”一节中,前一部分的内容。从这一个部分来看,由于内容较多,又比较抽象复杂,如果在教学中不得法,很容易造成学生概念的混乱,对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的教学,造成影响。因此,如何讲好这一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值得我们去探讨。为了便于教学经验的交流,本人就上这节课的过程,按照教材的安排,分作以下几个部分,谈谈自己的尝试,以供地理教师参考。

        一、基础教学

        可先在黑板正中,画出一个大圆,标出高、中、低纬度的界线(即30º、60º、90º的纬线)。在右边注明纬度,于左边各纬线上,分别画出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入射角。然后,依据这些纬度界线,接受太阳光线的情况,引导学生复习,如纬度与气温、气温与气压的关系。从而引出,气压带的分布,对风向的影响,大气环流的运动,对各地气温和降水的作用。从中得出,地球上不同的地区,之所以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气候特征,主要原因,是各地的纬度位置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气压带、风带,而造成的结果。这样,既为下节课讲气候开了个头,又可为下面气压带和风带的讲述,打好了基础。

        二、气压带的教学

        通过基础教学,学生对气温与纬度、气温与气压的关系,已经有了明确的概念。为了抓住学生的思路,在气压带的教学顺序上,可以先讲低纬度的赤道低气压带,以及高纬度的极地高气压带,再讲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及副极地低气压带。

        1.赤道低气压带的讲述:在赤道及其两侧,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地带。在理论上,这里接受太阳的光热最多,地面气温最高。此处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图上檫去赤道的太阳光线,换画出上升气流的箭头),空气减少,气压下降。这样,约在南、北纬5º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画上南、北纬5º的纬线,檫去0º纬线,在其中间,标上赤道低气压带的名称)。

        2.极地高气压带的讲述: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这里的太阳高度最,接受太阳的光热最少,终年低温,空气冷重下沉(在北极的左上角,南极的左下角,标出气流下降的箭头)。由于地面空气多,气压高,在地球的南北,各形成了一个极地高气压带(在图上檫去南北两极的太阳光线,于略低于90º的纬度范围,画出一条横线。再于北极的右上角、南极的右下角,各标出极地高压带的名称)。

        3.副热带高气压带的讲述: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于离地面约4—8公里处,大量的聚集,转向两极方向扩散。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到南、北纬30º附近,堆积下沉(檫去此处的太阳光线,标出下沉气流的箭头)。这样,地面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在地球的南北,各形成了一个副热带高压带(檫去30º的纬线,画上并注明副热带高气压带)。

        关于为什么会在南、北纬30º附近,气流堆积下沉?如果是对高中讲述,便可引用地转偏向力的概念。但只需要让学生知道,流动着的空气,在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解释由赤道上升的气流,之所以会在南北纬30º附近堆积,是因为由赤道上空,分作南北流动的两股气流,随着地转偏向力的不断增大,在此偏成西风而拥挤的缘故。

        4.副极地低气压带的讲述:这两个气压带,分别处在南北纬60º附近。至于它的形成,目前在学术上,还没有统一的法。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理解:

        (1)这个地带,处在副高和极地高压之间。由于两边既然是高压,那在其中间,就是一个相对的低压了;

        (2)因为极地是高压脊,那它周的围,就应该是低压槽。副极地低气压带,则是该低压槽的一部分。

        中纬度的暖空气,与高纬度的冷空气,由于在此相遇,暖空气沿着锋面,向上滑升,再于高空分别转向南北,以补充极地高压,以及副高的下沉气流。因此,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也处在上升状态(檫去此处的太阳光线、60º的纬线,标出由此上升、流向两侧的气流箭头,标出副极地低气压带的范围,并注明名称)。

        三、风带的教学

        为了不让学生,过早地接触复杂的风向,我们在教学上,可先考虑气压梯度力的情况。即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放在下一步进行。那末,全球各风带的风向,都应该是:要么是正北,要么是正南(先于图的左侧,画出各个高压带的气流,分别流向各低压的环流箭头;再于各风带内,标出正北或正南的风向箭头)。然后,在强调了流动着的大气,于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的前提之下,再深入讲解各个风带,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出现的风向情况。

        1.信风带的讲述:从副高吹向赤道低压带的风,在北半球右偏,由原来的正北风,偏成了东北风(画出偏往西南的风向箭头,檫去正北的风向箭头);在南半球左偏,由原来的正南风,偏转成了东南风(画出偏往西北的风向箭头,檫去正南的风向箭头)。这种风向常年不变,似乎恒而有信,把它叫做信风或贸易风(可用航海行船,向学生解释)。这个终年吹着信风的地带,就是信风带(在这两个地带,写出信风带的名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