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林批孔反回潮 学校上课受干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批林批孔反回潮 学校上课受干扰
        一九七四年二月十二日,我们在开学的第一周,学校便开始了批林批孔、反击教育黑线回潮的运动。时任校红代会宣传组成员、高二年级支队宣传委员的我,工作十分繁忙。不仅要为学校、年级组出黑板报、写标语,还得为本班级出刊。任务虽然艰巨,但我下定决心,充分争取时间,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革命完成所交给的任务。

        现在看来,班上的出刊工作,是全盘交给我了。虽然我对于这些工作,现在并无什么怨言,但是总想不通,为什么班里要出刊的时候,就记得自己呢?实话,班主任上学期在班上的那次训话,我是记在心里的,只是自己没有必要去纠缠那些。因为,我所干的政宣工作,是为革命而工作的,不值得去跟她计较而已。

        晚上,我和郭振凡同学,去了市保卫部的曾卫东家里玩。他曾因保卫工作的原因,和我们学校建立了一定的联系。不知是什么缘故,跟郭振凡熟悉起来了。这样,我又由于与郭振凡玩得好,常会与曾同志接触。

        老曾有30来岁,结婚不久,家在东湖西边的土产品公司内。我们在和老曾的一些谈话中,对我的思想启发较大。值得高兴的是,老曾同志在这一次,还将他随身的的那把手枪,也拿给我们玩了一会。他家里有许多关于破案的书籍,我见到后很感兴趣。他也很爽快,借了几本给我们看。

        二月十三日,为了入团问题和班上的问题,以及许许多多的问题,我有多少次没有吃好饭,没有睡好觉。现在常常会失眠、头晕,在精神上受到无情的打击。我究竟是为什么,会有这样可怕的结果呢?

        这一天,中共中央下发了〔1974〕7号文件,并附江西省委常委涂烈的告状信、以及给江西省委的批示等。中央要求在二月中旬,召开省委扩大会议。在文件中,点名批判了江西的白栋材。

        二月十五日,我校的反潮流、反腐蚀运动,很快地开展起来了。高二年级(3)班的骆茂民、吴宾、陈建华等同学,原来都是和我们在一个班的。现在他们已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贴出了大字报,杀向那火热的战场。这个班的班主任是章仕贞,应该他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时,我的热血也在沸腾。在反腐蚀运动的风口浪尖上,经过了严峻考验的我,也在磨拳檫掌。可是,现在我的思想,却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抓住,难以动弹,一时还不知怎样投入到运动中去。

        二月十六日,今天晚上,我在邻居徐珊那儿,借了一本新发的高一语文书,回到家里。其中的《石头丢失之后…》一课,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主人公肖长春那高大的身影,作者浩然高超的写作水平,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看着、看着,我竟舍不得放手。

        看看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作品中为**奋斗的伟大气魄,自己还能有什么理由,不把一生献给伟大的党呢?

        二月十七日,今天是星期天,我乘公交车去了哥哥的单位玩。当时因为乘错了车,自己就没有买票。在赶紧下车时,我见售票员也没有问。

        我准备再等过一辆车时,又想了想,干脆步行去我哥哥那儿。在现在的大形势下,他已经解除了隔离,住回了单位职工宿舍。当我把乘车的这件事,向他讲出来时,哥哥严厉地批评了我。他向我指出:“你就是乘错了公交车,也应该去买票。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将来有可能会滋长不好的品质。”

        在回来的时候,我见乘公交车的人太多了,十分拥挤。后来想了想,还是自己多吃点苦,走回来算了。一路上,我想了很多,决心把一生献给灿烂的**事业。既然自己喜欢文学艺术,那就做一个像浩然一样的文学战士。

        二月十八日,在这一段时间,马建在班上的行为,收敛了一些,还似乎要与我和好。当然,他真要是这样做的话,我也不会去拒绝。但是,如果要我放弃原则,那可是不会答应的。

        下午,我们高二年级(5)班,在班主任涂老师的安排下,将班上四个大组的男女同学,各分成两个组。这样,四个大组的同学,共分为了八个反潮流战斗组。我们这些学生一边上课,一边批判所谓“教育黑线的回潮”。

        在我这个战斗组里,我被同学们推选为本组的组长。作为班长的齐庆国同学,也在我们这个组,被大家丢在了一边,并没有让他来负责。这个时候,他可能心里有些不高兴吧?

        我觉得这样不大好,作了推辞。可是,同学们还是一致要我来当。在这样情况下,我也就只好负起责来,不辜负同学们对自己的希望吧。

        放学以后,我和郭振凡等几个同学,一路逛到了人民广场。在这里,我们与许多围观的路人一起,聆听一辆宣传车上喇叭的播音。广播的内容,为中共中央委员、省革委副主任潘世告的大字报,题目是《决不允许开历史的倒车》。该大字报以“反复辟、反回潮、反倒退”为口号,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省委、市委。播音员的声音非常激昂,觉得很是鼓动人心。

        潘世告为萍乡人,一九三〇年生,初文化,原为安源煤矿回采二区党支部书记,文革初参加过造反派组织。在党的九大筹备委员会会上,周总理曾向**提议:“江西安源这块红色的土地,是我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应该有一个九大代表。”**表示同意。党的九大筹备委员会、中组部,派了**记者,来到萍乡考察了九大代表人选。

        中央对安源九大代表的条件是:必须是坚决拥护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派;必须是老工人;必须是老党员。萍乡市革委会常委会议,经过再三考虑,最后推举了潘世告,为九大的代表。

        因此,潘世告出席了党的九大会议,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中共中央委员。在党的十大会议上,又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这一张大字报,是由他口述、经过几个秀才执笔写出的,原贴在萍乡市委大门口。省委将他的大字报,以文件的形式,转发到了全省的各基层单位。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